三年援青行将结束,但在他眼里,并没有“完成时”

来源:文汇APP     作者:王星     更新时间:2019/07/02 10:29:35  

WDCM上传图片

  2016年7月,倪斌作为上海市第三批援青干部领队,从黄浦江畔到三江源头,从繁华都市到严寒牧区,从零海拔富氧地区到高海拔缺氧地区,两年多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从“上海倪书记”到“果洛倪州长”的转变,说起倪斌,果洛的干部群众都骄傲地说,那是我们的扎西。

  “拼”字当先,拼出一抹高原红

  “拼”,是倪斌留给别人最深的印象。

  初上高原的那个夜晚,头痛、胸闷、呕吐、失眠等症状接踵而至,一宿未眠的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第二天按原计划带领援青干部深入基层和工地开展调研和工作对接,为第三批援青工作找抓手、谋开篇。除了留下个别反应特别大的,他们二十几人带着氧气瓶和常备药物,一轮调研就走了2200多公里。

  2017年5月,倪斌带队到果洛六县检查项目,崎岖的山路颠簸中,他的腰椎病突然加重了,一时间都无法弯腰下车,同志们建议他休息两天再出发,他却找了根腰带绑起来说:“果洛全年施工期短,项目早一天开工,早一天建成,早一天使用,老乡们就能早一天获得收益,我没问题,能挺住”。2018年12月19日,他在工作途中突然遭遇车祸,左手拇指脱臼,虎口撕裂并缝了八针,州里领导嘱咐让他养好伤再工作,但是他去打好石膏后几乎没有休息,同事们很快就在工地上又听到他熟悉的声音。

  相比较坐在办公室里,他更喜欢走出去。果洛各县、乡(镇)、村,学校和医院里,农牧民家中,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2017年,虽然西宁—果洛的航班开通后用车的机会少了,但是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他在果洛的行车里程已经超过了18万公里,不管刮风下雪,日晒雨淋,道路结冰,计划好的调研走访从不轻易改变,原本白皙的脸庞早已烙上了褪不去的“高原红”,司机们也说,从没见过这么拼的援青干部。

  拼,必然有所得。在他的努力下,两年多来,果洛援青项目的开工率、完工率、竣工率、资金拨付率等取得了明显进步;产业扶贫效益不断显现,劳务协作开局破冰;一批涉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小雨露”工程相继建成;白玉兰远程医疗系统覆盖全州六个县45个乡镇,沪·果爱心基金等5个教育基金相继成立;上海市三甲医院来果洛累计开展义诊11批115人次,义诊2900人次,手术97例。儿童人工耳蜗移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白内障患者手术在果洛打响了品牌;两地互访团次、人数、捐赠资金实物等数量均大幅提升;携手奔小康机制不断完善,上海有关街道(镇)、企事业单位与果洛16个乡(镇)、28个贫困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结对协议累计达51个。

WDCM上传图片

  心系群众,情到深处自然浓

  “有情有义”,是大家对倪斌的又一个深刻的印象。

  独特的工作经历塑就了倪斌的大爱情结。2005年6月,作为上海市政府驻新疆办事处第一任常务副主任,在为期3年8个月时间里,筹备建立新疆办事处,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疆工作期间,他的双胞胎女儿正在读小学,家里四老二小的生活负担全部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肩上。妻子理解他的事业心,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2009年回沪工作,回报了妻子的付出。然而当组织就选派他参加援青工作征求意见时,他还是二话没说,毅然决绝地接受了任务。进青以来,倪斌身上的家庭压力格外重,2017年2月,他爱人意外腿骨骨折;6月,岳父突然离世;2018年5月,岳母重病手术,妻子照顾他的感受,总是在事后才告诉他消息。辗转失眠之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好三年的时间,为果洛的百姓多做些实在的事情。

  达日县窝赛乡依隆村星永寿夫妇是倪斌的结对“亲戚”,他至少每年到村里走访四次,不仅与村里干部群众促膝长谈,而且帮助村里解决了垃圾处理站的建设。为了不给老乡家里添负担,他总是在饭点前先在路边吃碗方便面再到农牧民家中。工作中,倪斌特别注重藏藏区教育卫生方面的投入,他认为,只有抓好教育,藏汉同胞才能有效交流,孩子才能走出高原开拓眼界,进而感受到差距,并带动同龄人从根子上阻止贫困的隔代传递。2018年1月,他安排星永寿的大女儿赞周到上海治疗肺结核,并在手术成功后第一时间到病床前慰问,赞周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上海的扎西真好,我长大后要考到上海去,我要在上海扎西那里读书工作。

  责任在心,工作保持紧迫感

  心中有责,是倪斌的又一特点。

  每年2月的果洛还是一片大雪纷飞、寒风入骨、干燥缺氧、山高路滑的景象,但是倪斌却早早地踏上了果洛的大地。在果洛的24位上海援青干部里,他每年总是第一个到果洛,最后一个离开果洛。刚到他身边工作的同事都会感觉到累,他爱倒排工作时间,抓工作又特别细,总有布置不完的任务,每天的计划排得满当当的。他常说“三年的时间很短,一心为公、积极投入,时间会觉得不够用;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会觉得度日如年”。

  倪斌喜欢和自己过去的工作比,常常去分析研究以往存在不足的根源和解决对策,和他一起工作,背后一直有只无形的手在推动自己。针对沪青两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他既用项目凝聚合力,又用工作促进融合。针对项目管理,他一方面新建了月报表、红黑榜等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开展了优秀管理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活动。每次他带队检查项目,大家都很紧张,因为总是毫不客气地挑毛病的。某次一个教育项目工地检查过程中,在现场他就发飙了:“施工区域和教学区域之间怎么会没有隔离带,这是上海的援建项目,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你们如何面对当地老乡和上海的声誉,援青干部你们的责任心在哪”。他要求马上整改,隔离带设立好后,他又指定了责任人,这才放心地离开。

  倪斌感到:组织上把这么一支优秀的队伍交给了我,深感责任重大。有的人对援青干部说:“你们到果洛来吃苦,躺着也是奉献”,倪斌听到后指出:“我们要克服生理上的高原反应,更要克服心理上的高原反应”。他牵头制定完善了11个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要求大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从严执行。在青期间,援青干部不仅积极推动援建项目实施,还主动承担了所在单位共60余项分工,先后形成了20多篇调研报告。所有援青干部人才始终坚守岗位,没有一个叫苦叫累,能坚持就坚持,能克服就克服,通过自我调节,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团队形态。

  三年的援青之路行将结束,但在倪斌的眼中,对口援青没有完成时,永远是在路上:西宁果洛中学即将建成,师资配套等工作要及时跟上;续建项目开工了,新建项目的前期还要做实做细,为下一批援青干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工作永远是那么多,节奏永远是那么快,他决心要在最后的有限的时间里不待扬鞭自奋蹄,再为果洛人民做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