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尔:架起维护民族团结的“心桥”

        更新时间:2015/08/03 07:36:38  

  每当有上海客人来访,新疆驻沪办副主任凯撒尔总喜欢拿出自己最爱吃的切糕一起分享,他说:“新疆的许多事情就像这切糕,网上看到的都是段子,只有吃过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滋味。”到新疆驻沪办工作以来,凯撒尔一直致力于让上海人更多地了解新疆,同时也积极帮助新疆老乡尽快适应上海的生活。他认为,作为一名新疆少数民族共产党员,自己的职责就是架起一座座连接沪疆两地的“心桥”,用交流与沟通来克服误解,将社会隐患消除于萌芽之中,让不同民族的人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梦想。

  凯撒尔·买买提出生在喀什地区莎车县,从小就和全国各地支援新疆建设的知识分子家庭住在一起。他的父亲是民警,母亲是医生,平时工作很忙,小时候他就经常跑到邻居家吃饭、睡觉,维、汉等各族孩子无拘无束生活在一起的一幕幕,那时就在凯撒尔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刚到上海工作时,凯撒尔借住在商建大厦小区,作为小区里第一个新疆少数民族居民,他看到了邻居们异样的眼神。要完成沪疆交流的任务,首先得让自己尽快融入上海。热情和笑容成了他的“敲门砖”,时间长了,他还学着说上海话:“爷叔,侬好!需要帮忙伐?”久而久之,邻居们对这个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新疆汉子产生了好感。凯撒尔有时没空接孩子,他们就帮着接;凯撒尔不会烧鱼,邻居就把做好的糖醋鱼送来。前段时间,凯撒尔搬离了商建大厦小区,邻居们依依不舍,一位80多岁的阿婆到办公室给他送别,拉着他的手说:“大家老想侬啊。”一句真诚的话语让这个新疆汉子热泪盈眶。凯撒尔说:“人最重要的就是感恩,我会永远记住上海人民对我的好,努力为沪疆两地的交流发展做贡献。”

  为进一步做好维稳工作,凯撒尔深入到上海的各个角落,及时了解和掌握在沪新疆籍务工、从商、就学等各类人员基本情况,主动提供服务。在他看来,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很多都落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但小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必须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上海某区有个大型清真寺,门前自发形成了一个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市场,因为环境脏乱差,2013年政府部门对这个市场进行了整治。但此事被人为渲染并通过微信等放大传播,已经完全背离了事实,在新沪两地引发了巨大风波,新疆谣言四起,上海市场里的新疆商户扬言要集聚起来向政府讨“说法”。矛盾一触即发,情况很紧张,而当时凯撒尔刚刚回到新疆,接到任务他顾不上看一眼正报病危的母亲,更顾不上和家人团聚,共产党员的责任感让他顶着家人的埋怨和不理解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返沪的飞机,紧急前往市场协调。一批被蒙蔽、煽动的商户,情绪激动围着凯撒尔质问:“你到底是不是新疆人?替不替新疆人说话?”面对辱骂和冷眼,凯撒尔忍辱负重地说:“我是新疆人,更是中国人。《古兰经》中说要做好事,不能做坏事。乱摆摊就是做坏事,是不被公益与善行允许的。”就这样,他一边耐心地劝说市场商户不信谣、不传谣,一边积极与管理部门商讨市场疏堵结合的处置方案。最终,事件得到妥善处理,风波圆满解决。

  到沪办工作以来,凯撒尔的足迹遍布上海各区县,接待各类上访人员一千多人次。他动真情,努力让身边的同事、朋友、邻里们感受到友爱;他动真心,对需要帮助的人,深入调研、主动服务;他动怒,对那些顽固不化的不法分子绝不姑息,严惩不贷。他身先士卒,爱憎分明,总是在第一线,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沪新两地的稳定大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