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广西举行

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25/11/24 16:48:43  

  11月18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会议并讲话。

  谌贻琴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品牌建设织密协作网络,以协作扩容壮大品牌力量,走出了一条劳务协作与劳务品牌互促共进、融合发展之路,为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谌贻琴强调,“十五五”时期,要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推动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区域发展”转向“全国协同”。要紧盯“十五五”时期目标要求,用好劳务协作机制,发挥劳务品牌作用,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技能提升、转岗服务等多种举措,更好稳就业促增收。要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任务,将劳务协作与产业布局紧密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跨区域人力资源匹配,将劳务品牌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建设技术富集、技能娴熟、标准统一、素质优良的劳务品牌大军。要着眼脱贫攻坚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的重大课题,保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将防止返贫致贫对象作为重点,优化劳务协作方式,千方百计稳定务工规模、增加务工收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秉承“协作促就业 匠心树品牌”主题,组织开展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成果展、劳务品牌工作赛(展示交流)、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对接交流、劳务品牌发展研讨交流、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专场招聘等六项活动。大会以劳务协作助推劳务品牌发展壮大,以劳务品牌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成果展示、业务交流、对接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工作进展和取得成效,深化劳务协作机制,推动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

  更加服务大局 更加务求实效 更加精益求精

  本次大会不仅延续了以往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风格,还着重突出以下特点:

  更加注重服务大局。在活动安排、品牌展演、内容设计等方面,充分突出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建设在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连接就业增收和扩大消费方面的重要地位,在加强劳务输入地和输出地协同中的亮点做法。

  更加注重务求实效。动员各方力量,深入对接资源和市场需求,更加注重以品牌建设织密协作网络、以协作扩容壮大品牌力量,着力提升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的经济效益。首次将专场主题招聘作为分项活动,搭建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工对接平台;同时,延长成果展示向社会公众开放时间,着力扩大品牌社会价值。

  更加注重精益求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节俭办会,合并精简分项活动数量,由上届的8项压减为本届的6项;同时,精选压缩参展品牌,数量比上届精简了1/3。但量少质更优,节目展演多角度展现劳务品牌特色风采;成果展示也更加突出现场感、体验感,增加大家对品牌的认同感;对接交流等更强调劳务协作携手劳务品牌,达到1+1>2的效果。

  同步举办5项平行活动和“N”系列配套活动

  为提升发展大会效果,广西同步举办5项平行活动和“N”系列配套活动。5项平行活动即系列成果交流、“技能照亮前程”暨“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2025年广西交流活动、2025年中国—东盟青年人才交流活动暨第十一届广西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区外桂籍杰出人才广西行活动、博士引进入桂对接洽谈活动。

  “N”系列配套活动即中越边境地区劳务协作座谈会,2025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绣球友谊奖”颁奖仪式,2024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颁证仪式、广西人才小高地授牌仪式,广西人工智能博士后创新联合体创建启动仪式,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会成立系列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条例》宣贯活动。

  周密组织精心策划 打造行业盛会

  一是高位推动,周密组织。对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办会要求,成立大会筹备工作组,下设筹备工作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坚持“务实、节俭、高效、安全”的原则,按照“国家主导开展、省级统筹推进、南宁协同落实”三级联动的模式举办,构建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筹办体系,细化工作清单,通过“每周调度、每日会商”机制高效推进。

  二是精心策划,丰富活动。为丰富发展大会活动内容,自主举办的平行活动和系列配套活动,进一步拓展大会辐射效应,推动人才、项目与产业深度融合,让大会活动内容更丰富、协同效应更强、劳务品牌代表性更足、技术赋能更新、国际元素更浓、人才引育更精。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专场招聘、全国城市巡回招聘广西站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交流大会将提供2万个优质岗位,预计3万名人才进场求职。精心打造智造新秀·厂、匠心传承·坊、大城小爱·家、美丽乡村·路、宝藏乐购·铺“五大主题展区+18个特色专区”。

  三是优化保障,确保圆满。对标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技能大赛等标杆,从资金、场地、安全等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打造“简约不简单、安全有温度、精彩有内涵”的行业盛会。

  四是多维宣传,营造氛围。推出萌趣可爱的吉祥物“壮壮”“桂桂”,精心设计一系列倒计时海报,制作一批预热短视频,开发文创产品,投放发展大会宣传海报,全方位营造良好氛围。统筹媒体资源,构建起覆盖广泛的新媒体宣传矩阵。

  “健全”“拓展”“聚焦”劳务协作持续深化

  “十四五”期间,各地持续深化劳务协作,不断加强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协同,努力促进劳动者就业增收。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健全”“拓展”“聚焦”。

  坚持在健全协作机制上下功夫。持续完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区域劳务协作联盟等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协同、服务协同、培训协同,努力让农村劳动力稳岗有支持、外出有渠道、返乡有承接、生活有保障。大力建设区域就业服务中心、驻外劳务协作服务站点等协作载体,更好提供跨区域就业服务。

  坚持在拓展协作内容上下功夫。在协作内容上,从传统的劳动力输入输出,扩展到技能培训、岗位对接、产业合作、社会保障、劳务权益保护等全方位协作,进一步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在协作领域上,从传统的家政服务、生活餐饮、文化旅游等,扩展到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劳务品牌,进一步提高劳务协作就业质量。

  坚持在聚焦协作重点上下功夫。加强劳务输出地输入地对接,聚焦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止返贫致贫对象三个重点,突出输入地与输出地协同,提供稳定岗位、转岗服务等支持,千方百计稳定务工规模,坚决守住不发生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十四五”期间,农民工规模增长至2.99亿,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始终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贡献。

  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超3000万人

  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其中,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拓宽了务工就业渠道。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通过组织化输出、专业化服务,有效破解了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稳定性不高、工资水平较低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国已重点支持培育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近200个,本次大会有14个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参展。这14个品牌共带动36.5万脱贫地区农村群众务工就业,平均每个品牌带动2.6万人。通过劳务品牌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工资水平普遍高于普通务工群众,有的技能岗位务工收入实现了翻倍。

  提升了务工就业技能。脱贫地区以特色劳务品牌为载体,强化就业技能培训,规范技能认定标准,帮助脱贫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积极构建“需求摸排—定向培训—技能认定—就业服务”全链条工作体系,促进实现收入稳定性与职业成长性的双重提升。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搭建了务工就业平台。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与帮扶产业融合发展、相互支撑,推动形成“品牌促产业、产业带就业、就业富乡村”的良性循环,增加了脱贫群众就地务工就业岗位。广西“柳州螺蛳粉师傅”通过打造劳务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全产业链创造就业岗位超30万个,吸纳5.4万脱贫群众务工就业。

  坚持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 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发展壮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坚持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升级为主题,以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为主线,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发展壮大。

  一是进一步强化系统化支撑。加快健全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用好政府、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就业等政策,引导培育一批劳务品牌。另一方面,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组织品牌建设单位与市场主体对接,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壮大升级一批劳务品牌。

  二是进一步强化品质化发展。强化标准规范,贯彻劳务品牌规范化建设指引,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引导制定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技能提升,利用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等,加强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技能大师。强化技能评价,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评价方式,引导更多劳动者投身劳务品牌建设。

  三是进一步强化产业化升级。注重需求驱动,挖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市场需求,引导劳动者依托品牌创设企业、创新业态。注重龙头带动,培育一批劳务品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行业性、区域性联盟,带动劳务品牌集群式发展。注重产业推动,搭建产供销对接平台,推动劳务品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深度融入地方特色产业。

  四是进一步强化多元化推广。培育特色品牌,建立劳务品牌项目资源库,持续推出特色鲜明的劳务品牌。健全推广机制,接续实施品牌展示、对接洽谈、交流研讨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加强品牌宣介,持续开展劳务品牌及其形象代言人系列报道,全面、深入讲好品牌故事。

  劳务协作“粤桂样板”推动劳动者就业增收

  坚持党政主导强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粤桂两省区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年互访对接,将劳务协作作为会商的重要内容。广东5市24个县(市、区)先后与广西8市33个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行“双常委”负责机制,推动责任压实、信息互通、资源互融。粤桂人社部门签订劳务协作协议,广西在广东建成1个驻粤劳务办事处、3个自治区级工作站、5个市级工作站、14个县级工作站,帮助劳动力“好就业”“就好业”,实现就业增收。

  坚持产业带动促就业。围绕协作地区特色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区域产业协作,共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等一批产业园,招引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入桂,落地投产企业累计达1864家,吸纳就业11.3万人次,助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新搭建“一县一企”、帮扶车间、产业园区“三大平台”,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目前两省区在桂共建“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59个、帮扶车间417个、产业园区125个,带动就业15.6万人,充分发挥产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坚持社会协同助增收。组建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设立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公益基金,募集资金2000多万元,推动54所联盟学校与广东227家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式”培训,帮助1.4万人实现“毕业即上岗”。粤桂两省区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培训,共建就业基地135个,“十四五”以来联合举办订单班、冠名班45期,定向培养技能人才1563人。广西推动“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地方特色劳务品牌与广东“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融合建设,开展技能培训71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00多万人,实现就业增收。

  坚持服务赋能暖民心。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劳务精准对接,深入开展“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活动,“十四五”以来粤桂人社部门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620场,促进外出务工170多万人次,组织送工专车专列1.8万车次,输送66.1万人次返岗务工。签订“粤桂社保通”合作框架协议,推动42项高频社保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实现粤桂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全程网办、多地联办。广西驻粤劳务办事处引进专业法律援助团队,为广西籍在粤务工人员提供维权协助、困难救助等服务1.1万人次。

  带动就业15.3万人 南宁打造38个自治区级劳务品牌示范项目

  南宁立足本土特色、聚焦精准赋能、紧贴市场需求,以劳务品牌提质增效促进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照人社部关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及自治区《打造“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构建起“政策引领、制度保障、资金支持”三位一体生态链,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劳务品牌培育机制和支持体系,每年统筹资金加大支持。开展示范创建、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支持、宣传推广、权益保障“五大行动”,形成市、县两级劳务品牌培育体系,为劳务品牌发展壮大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坚持“一业一品牌、一地一特色”,推动劳务品牌建设与地方优势产业同频共振,聚焦米粉、家政等特色产业,培育出“南宁老友粉师傅”“南方月嫂”“壮乡陪护”等一批有影响力、带动效应强的劳务品牌。目前,南宁市已打造38个自治区级劳务品牌示范项目,培训16.18万人次,带动就业15.3万人,实现“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强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综合效益。

  三是构建“培训筑基、竞赛提质、合作拓展”的技能提升体系,让劳务品牌既有特色更有品质。推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模式,常态化举办劳务品牌系列大赛,形成“比学赶超”的技能提升氛围。注重市场撬动,构建“培训—就业—产业”循环格局,塑造“横州茉莉花茶师”品牌,综合产值超180亿元,推动产业与就业双向赋能,走出了一条“以技艺塑品牌、以品牌兴产业、以产业促就业”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