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江海并肩扶贫 决战决胜共奔小康

    作者:松江报,松江区政府合作交流办     更新时间:2020/08/03 18:49:38  

7月17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率领的上海市代表团在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的陪同下,先后深入松江对口帮扶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村拉巴厅老寨、拉巴厅下寨养牛场等地,察看对口地区脱贫攻坚最新进展,狠抓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落实推进,还与当地各族群众干部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脱贫奔小康的心声感受。

贫困发生率降低为0,40个贫困村、2个贫困乡全部摘帽,4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减少贫困人口7518户共29574人……

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和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结对,开启两地“携手奔小康”行动。至此,作为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滇西边境的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勐海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深化。2018年,勐海县突围告捷,在云南省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

自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松江和勐海两地对口帮扶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合作精准有效,人才交流与劳务协作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不断壮大。有了松江尽心尽力的帮扶,勐海县不断在困局中谋新局,在既有战果上布新篇,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信心满满。

共商共议,全员参与

绘好脱贫“规划蓝图”

2019年,西双版纳州在云南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以及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中被评价为“好”,松江区也取得了上海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成绩和名次并非开展脱贫攻坚事业的初衷,却是松江和勐海携手同行共战贫困战果的客观体现。

勐海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境内9个“直过民族”占其4,受地理区位、社会发展程度、交通等因素制约,脱贫难度大。上海松江,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对口扶贫凝聚起两地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前提下,构建起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扶贫协作体系。

对口帮扶开展以来,松江和勐海两地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召开联席会议6次,共同研究对口帮扶工作,提升对口帮扶的协同力和执行力,以解决对口帮扶工作难点痛点。松江先后派出71个专家团、调研组705人次赴勐海县开展沪滇协作对口帮扶调研,为勐海县脱贫攻坚工作献计献策。

目前,松江区与勐海县,区级街镇与县级乡镇,街镇企业与乡镇贫困村实现了层层结对帮扶。松江区11个街镇与勐海县11个乡镇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持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区内179个企业结对帮扶勐海县40个贫困村。

2020年,投入资金建设项目10个。截至7月中旬,2个项目已完工,其他项目进度均达到80%以上。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动员全社会参与,构建起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脱贫攻坚大格局,是脱贫攻坚“勐海样本”的典型特征。

2019年,松江区爱心企业来伊份公司总裁郁瑞芬积极投身帮扶工作,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各界爱心人士和组织也积极参与进来,在勐海县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由来自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分会和泰克基金的支持,“泰克书屋”来到了这所深山里的学校,建立起云南省第一台朗读亭,帮助这里的“直过民族”布朗族学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话,夯实汉语基础。

脱贫攻坚的资金多渠道筹措,脱贫攻坚的人才多方调配。在勐海,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多主体、多渠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大体系,充分凝聚了各方力量。

扶智扶志,尽锐出战

把脱贫希望植入勐海

“人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可或缺。2017年至今,松江援滇干部先后跨越2500公里,投身脱贫攻坚新征程。2019年,上海市第十一批援滇干部西双版纳联络小组成员、松江区的8名援滇干部接过接力棒,带领西双版纳州人民致富奔小康。

勐海县布朗山乡,常年在蓄水池里打水,喝不到干净水的村民,因为松江援滇干部、西双版纳州政府副秘书长、勐海县委常委、副县长王福友的到来,有了安全、干净水源。挂职勐海县县长助理、县扶贫办副主任的“云南儿子、松江女婿”李延志,回到故乡后全力推动8个建设进度缓慢、纳入重点考核的项目加快进度。曾在部队历练多年的松江援滇干部、西双版纳州投资促进局局长助理孙飞在工作中转变了理念,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多年来,松江援滇干部爬过勐海的陡峭崇山,走过山间湿滑独木桥,经历过身体受创的痛苦,面对过遭遇野象的惊险,始终初心不移、勇往直前地将摆脱贫困的希望和“武器”送到勐海每片土地。

“沈医生在九亭是很出名的,虽然年纪不大,医术却高深。”7月初,松江人口中医术高超的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医生沈懿青和同仁们出现在勐海县勐混镇勐混村拉巴厅老寨,为当地居民义诊。

2018年与2019年,松江共派出42名医生奔赴勐海县、勐腊县开展医疗帮扶。2019年,方塔中医医院援滇医生顾春飞就将单孔腹腔镜技术带到了勐海县中医医院,而今,如何持续发力、带领当地医生成熟地运用这项技术,已经成为接棒医生们记挂在心的大事。

医疗扶贫要着眼长远、谋求长效,也要结合当下。今年,根据对方需求,前往西双版纳对口支援的20名医务人员中,共包含了外科、全科、中医和临床医学和7名公共卫生医生,并特地增加了中医和信息专业人才。

下一步,松江还将进一步丰富拓展医疗帮扶合作领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期交流机制,还将联合开展应急培训、远程桌面推演,为今后可能出现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可借鉴经验。

目前,松江共有3名挂职干部、2名援滇教师、10名援滇医生正在勐海县开展帮扶工作。全区6所学校、7家医院与勐海县7所学校、7所医院开展结对共建,聚焦教育、卫生、农业等民生短板,累计帮助培训专业技术人才2277人。

精准施策,全链帮扶

特色产业成致富门道

勐海茶声名远扬。事实上,勐海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等资源丰富,但受多方因素限制,独立发展产业难度很大。

不过,就在这几年,勐混镇勐混村拉巴厅下寨的村民从骑摩托到开上了汽车;勐阿镇纳丙村村民用上了智能手机;更多的村民愿意走出大山,走进工厂车间谋生活……

如何使现有产业发展成大幅度、整区域提高农户收入的“致富产业”?松江重点围绕打通产业、企业、就业链,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并重,实现全链帮扶。如今,勐海县的当地传统特色产业正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分散走向品牌,成为当地贫困户致富的“造血机”。

在勐海县勐阿镇纳丙村,沪滇扶贫协作项目建成的茶叶精加工厂让纳丙村“有好茶,但没有制茶技术、没有销路,甚至盲目种茶”的困境成为历史。现在,纳丙村村民茶叶鲜叶的收购价每公斤平均上涨约20元。另一边,西定乡暖和村引进茶企后,则是打出了一款寓意松江和西双版纳情谊深厚的“松纳红”牌红茶,并通过消费扶贫帮助品牌茶打开销路。

聚焦勐海县茶产业,松江从基础设施改善入手、新建初制所、精制所辐射带动村民增收,对接销售终端平台解决销售,茶企洽谈投资入股解决就业,佐以从茶山到终端全过程追溯、知名茶企技术指导等提升附加值的举措,帮助当地脱贫增收。截至目前,松江已在勐海县援建茶叶初制所7个,对3个初制所实施4个升级改造项目,今年还将新建3个初制所。

发展群众受益的扶贫产业,难在持续稳定。立足贫困村现有产业基础,松江区因势利导,提高当地产业“造血”功能——延伸、整合产业链条,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在拉巴厅下寨,沪滇合作在寨子里建起了姬松茸菇棚和养牛场,通过姬松茸种植和养牛场形成的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将当地延续了百年的养牛传统产业打造成一条循环农业的产业链条。现在,拉巴厅下寨的村民从养牛糊口变成了养牛致富,除了养牛收入外,还多了售卖牛饲草收入和种植姬松茸的收入。

三年多来,松江区共引导6家松江企业落户勐海县,累计引导到勐海县产业扶贫项目58个,援建扶贫车间7个,企业实际投资额4160万元,带动贫困户6091户18729人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三年多来,来自松江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源源不断输入勐海县,助力当地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链。如何脱贫不返贫?在沪滇协作硕果累累的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松江和勐海两位手足情深的“亲密兄弟”,一起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希望在南温上寨做培训新农商、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力、展现新景象、振兴新乡村这五件事。”今年,在王福友的带头下,松江援滇干部在勐海县一个“直过民族”山寨——布朗山乡南温上寨开展提升内生动力的变革实验,借助消费扶贫东风——勐海县与拼多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南温上寨先行先试,通过电商把农产品卖向全国各地,更可以培养农村新型电商人才,吸引外部力量参与扶贫的同时,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的关键是人,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将“扶志、扶智、扶技”作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着力点,重点在于充分调动脱贫攻坚对象的积极性,激发脱贫攻坚对象的内生动力,才能取得成效。

在勐海县的提升内生动力的变革实验中,王福友邀请专业人士为南温上寨的10多名年轻人进行电商知识培训,帮助更多农民顺利地进入电商领域,转型为新农人。条件成熟后,还将在勐海县建立直播基地,为直播销售农产品提供基础设施。下一步,将计划由拼多多投资农业设施,建设“多多农园”进行扶贫,打造新品牌并为西双版纳的特色农产品上平台销售提供支撑。

此后,松江援滇小组还将与后方职能部门共同挖掘勐海企业大益集团、雨林古茶坊有限公司在上海销售渠道的消费数据,力争纳入消费扶贫的范围,同时积极对接电商消费扶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