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主题文化产业点亮磨黑新乡村
作者:上观新闻 更新时间:2022/01/05 10:20:18
马蹄声声,行人匆匆,商铺林立。“中国茶马古镇第一镇”磨黑镇,是连接边疆和中原及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咽喉要地。历史上,从内地和藏区来的商贾、马帮要进入滇南和东南亚,都要经过磨黑镇。“磨黑”是傣语音译,“磨”为“盐”、“黑”为“井”,即盐井之意。早在汉代,磨黑镇就开始采盐,是著名的滇南盐都。随着盐茶商贸的发展,南来北往的马帮商客在这里休整、销售、采购,磨黑镇一度成为普洱思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历史的积淀为磨黑镇奠定了发展基础,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更彰显出特别的潜力与优势。今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宁洱县磨黑镇星光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被中组部批准实施。作为滇西南片区唯一的试点村,星光村正努力推进“红色+”主题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力争建成以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推动红色文化和产业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乡村红色产业新名片。
勾勒“初心地图”,打造红色革命教育精神高地
“宣传党的好政策,扎根群众立稳脚……烈士英名千古传,千古传。”一曲红色快板,记载着星光村的红色历史。星光村是滇西南思普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是思普地区第一个红色据点——思普特支(现磨黑中学)的所在地,因革命的星光之火在这里点燃而命名。
星光村为滇西南民族解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共产党员骨干。陈盛年、杨正元、张培英等革命先烈在此战斗,革命烈士曾庆铨、蒋仲明在此地殉难,一山一水间都是记录宁洱县重要革命事件的教育基地。如何把思普革命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讲好星光村的红色故事?上海援滇干部从党的诞生地带来了成熟经验。
“星光村红色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展馆老旧、缺少整体规划、点位分散等原因,无法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红色体系。”上海援滇干部、宁洱县副县长张兴为星光村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引入“上海模式”,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串联基层党建示范点,让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老百姓生活中去。
在沪滇携手推动下,“三园+一街一馆一栈道”的红色文化主题项目在磨黑镇初见规模。在磨黑收费站入口建好“初心园”,聚人气、树品牌;在集镇区建好“星光村特色饮食文化园”,抓创收、壮筋骨;在曾蒋烈士殉难处建好 “曾蒋烈士纪念园”,建基地、强党性;建好一条红色文化主题街、一个思普革命纪念馆、一条红色革命栈道,进一步丰富和延伸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内容。
在此基础上,沪滇协作进一步为星光村推进建设民俗展陈馆、市民驿站、党建驿站、红色风雨廊和十字街核心区域历史保护风貌提升改造、红色美丽乡村特色民居修缮117户,在星光村村域内形成了“之”字形的红色教育资源“初心地图”。“星光村的民居修缮参考上海石库门的保护方式,一砖一瓦都是精挑细选,在提升人居环境和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又保留了当地的历史传统特色。”张兴说。
在十字街核心区改造过程中,碰到有顾虑的居民,两地干部一起上门,反复做思想工作。“上海干部不厌其烦地讲解,让老百姓动了情;创新推出的‘一户一案’定制化修缮服务,更让老百姓们安了心。”磨黑镇副镇长杨馥瑞说。
红色基因融入乡村肌理,红色力量推动产业发展。村头和村尾的红色革命风雨廊桥遥相呼应,丰富党史教育基地载体;原本破旧的民俗展陈馆如今已成为磨黑对外宣传盐文化、古道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的展示阵地;修葺一新的市民驿站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家门口的温馨港湾”;党建驿站以党建引领,凝聚全域党员,成为党的宣传阵地和活动阵地。从安乐河走到磨黑河,移步换景间处处都体现着党的历史与发展,体现着党的思想与理论,让人感受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美丽乡村和幸福生活。
构建基层治理红色网格,点燃乡村振兴熊熊火焰
一村之美,美在建筑,美在环境,美在底蕴,更美在人。居民的面貌体现了红色美丽乡村的软实力。“星光村村民对于美好生活有着憧憬,充满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内生动力带来了强大力量。”磨黑镇党委书记魏学周深有感触地说。
在思普革命纪念馆里,李游葵正在讲解思茅革命历史。对党的历史发展熟稔于心,她气定神闲,落落大方,准确应对参观者的提问。其实,李游葵的本职工作是茶艺师,纪念馆讲解是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的志愿者活动。“纪念馆有8名讲解员,像我这样的志愿讲解员还有3名,我们平均每人每月讲解10场。”李游葵表示,通过志愿服务,她不仅系统地学习了星光村的红色脉络,更能将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播出去。接下来,她还会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志愿者参与。
在思普革命纪念馆外,满头银发的马会芬正神情专注地除草。今年80岁的她是星光村“百名丽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除草是她自主开展的“工作”。茶余饭后,马会芬会约上三两好友一起散步,从红色栈道开始,途经思普革命纪念馆,一直到十字街核心区。沿途看到任何需要帮忙,她们都会主动伸出援手。“通过志愿服务队的示范作用,激发了村民自治自理的动力。老百姓们你争我赶,为村庄建设出力。”张兴欣慰地说道。
“丽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7年,这支队伍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34人,成员大多是农村妇女。她们每天在辖区主要街道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每月开展文明劝导、治安巡逻、法律维权等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当前中心工作和节日节点开展各类文艺文体宣传活动和关爱行动。2021年,“丽人志愿服务队”被评为省级巾帼文明岗,她们是红色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道风景线。
美丽乡村注入红色活力,离不开党的引领和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提供的坚强组织保证。星光村党总支部着力构建“党建+网格+清单”的基层治理红色网格,以现有的58名党员通过“1+X”的模式,实现13个村民小组557户居民的全覆盖网格化管理。星光村广泛开展“我是党员亮承诺”活动,在党员户门前粘贴共产党员“十带头”门牌。村里还常态长效开展“红色最美家庭”评比,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通过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在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等工作中拧成一股绳、攒成一股劲。
“磨黑翻天覆地大变样,哪嗨哎嗨呦,石条大街路基铺得好……”磨黑镇星光村村民用歌声抒发感慨,用满腔热情点燃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熊熊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