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用心讲好小村庄“格桑花开”的故事

    作者:沪滇协作     更新时间:2025/02/19 08:48:14  

  清晨,缕缕青烟从农家小屋飘出萦绕在村子上空形成不同的图案,孩童们在自家小院里追逐嬉戏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伴随着鸡鸣犬吠之声交汇成一曲曲悦耳的乡音,让安宁、秀美、富足的村庄多了份乡村的烟火气息。带着几分期许寻觅藏于深山和水畔的村寨,一个坐落于山峦之巅的小村庄,村内绿意盎然,村前的湖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在这里,迷失的脚步慢慢被抚平,浮生兜兜转转的心可移离到红尘深处,锁上一份清幽。这就是坡桑村,一个以壮族聚居为主的村寨,全村33户165人。“坡桑”在状语中寓意为“在高高的山峦上开满五颜六色的格桑花”,村名由此得来。坡桑村正如其绚丽的格桑花名一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历经打造面貌犹如脱胎换骨,焕发出勃勃生机。

  美景,藏于绵延松山,楠竹古树交相映衬,俯瞰城中夜色,璀璨灯火尽收眼眸。

  方圆百里,尽是松林,风过之处尽是涛声,堆积的松叶足有尺余之厚,苍劲挺拔的松林矗立在厚重的大地,像卫士般守护着村庄,村子周边那一蔟蔟楠竹在微风拂过时发出阵阵清脆的咯吱声,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光影,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如此美景的坡桑村竟藏于这绵延的松山中,不禁让人感慨,原来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站在村中的制高点,一眼望去城中全景尽揽眼眸——好一处极至胜景!让人有一种没登坡桑村不知城中美的感觉,特别在那灯光闪烁的夜色下,城中迷幻的霓虹灯交织碰撞,投射出绚丽的色彩,在黑暗中构筑起一道夜幕下的奇幻之境,“城中喧哗、村中静谧”已成鲜明对比,仿佛让人不断演绎着优雅平和的生活态度,显现出生活本真。

  村居,那是心的归属,在工匠精湛刀斧操持下,村庄改容换貌颜值高。

  进入村庄,跳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蓝淡相间的小民居,青砖瓷瓦,墙漆粉饰,散发出淡淡的漆香味,为打破农旅融合固定模式,让有主有次各有特色,在专攻的基础上相辅相成——“精品坡桑村示范打造”拉开了序幕。在保持传统风格、凸显壮家元素,经过精雕细琢后的坡桑村,犹如出水芙蓉玲珑剔透,村中花红柳绿的景致随处可见,各具特色的墙体彩绘精彩纷呈,干净的道路、潺潺流水的沟渠、一幢幢村居错落有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渗透在村里的每个角落,每处细节,宛若一幅巨大的写实油画在眼前无限延伸,游走于村内,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这村容整洁、风景如画、乡音和谐的背后,处处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立足民生、发展生产、改善人居环境的魄力智慧。最高检挂职干部、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辛林同志介绍:“近年来,富宁县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省、州、县定点单位帮扶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完善乡村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强化乡村治理群众参与性,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创建行动,通过建立美丽村寨创建机制,实行逐村考核验收,把美丽乡镇建设和美丽村庄建设同规划、同安排、同部署。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大比武活动,以评比助推全县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确保乡村颜值持续稳固攀升”。坡桑村通过示范建设,村容村貌提档换血,往日的旧村庄已成为村民远去的回忆。

  旅游,深度挖掘激活农旅小偏方,聚集八方游客,逆袭打卡小胜地。

  乡村旅游不仅为人们休闲度假提供了好去处,更是丰富了周边游、一日游的选择,也成为带动县乡消费和旅游市场的生力军。但由于富宁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加之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富宁县旅游业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为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打造“小、精、特”的游览休闲乐园,是亟待解决弥补县城周边旅游景点不足的问题。在2024年上海援建项目中,虹口区厉兵秣马,以问题为导向,筹集资金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民风淳朴”的新华镇坡桑村定位为农旅融合深度拓展。秉持以建成“都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市民休闲旅游好去处、外来考察交流好平台”为目标,进行“一站式、全方位”升级改造。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农特产品综合展示区、村民议事廊亭、旅游公厕、环湖健康步道、活动广场、民俗体验馆、生态小公园、林下露营地”等集旅游观光、生态康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村庄度假区。项目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收益主要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项目辐射惠及周边村寨437户1900人,其中脱贫户25户89人。如今的坡桑村,通过一番精致的淬炼后,村内呈现出一派人间仙境,美不胜收,成为了城区旅游的补给站、周边游客关注青睐的近郊游、周末游、假日游优选胜地,更是摄影爱好者赋诗作画、裁剪春光的艺术创作优选基地。

  变了,美了村庄乐了游人富了村民,共同唱响新时代富裕最强音。

  “我们村的变化可大啦!环境优美宜人,每日吸引好多游客。改造后的坡桑村与过去荒山荒地、老村老房难以相提并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关怀,也圆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前坡桑村脏、乱、差在镇上是出了名的,村子里的路坑坑洼洼,牛粪便、柴草堆、垃圾堆,从村头堆到村尾,通过治理提升,从后进村变成了示范村,村小组长农文华手舞足蹈激动地说到。”村落美了,游客来了,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现在坡桑村通过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发展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游客可以打卡村中主要景点,感受生态之美,体验田园生活乐趣。村内产业转型升级,村民走上了致富路,2025年春节期间,新华镇在坡桑等村推出了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共计接待游客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28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余万元。美了村庄、乐了游人、富了村民成为生动实践。游客的到来,极大增加了村民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增收,钱包也鼓起来了,村民幸福感满满。

  前行,时不我待奋楫笃行,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向纵深推进。

  上海市虹口区挂职干部、县委常委、副县长金宇同志表示:“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的全面振兴,要加速产业发展成果落地乡村,增加农民的收入,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进而助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综合发展,富宁作为边境县域,需奋勇赶追,不能落伍掉队,坡桑村的华丽转身,只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2024年富宁县完成创建省级绿美乡(镇)2个、绿美村庄188个、绿美校园42所、绿美公路建设66.8公里,美丽庭院3453个,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景观2354个。乡村振兴的全面铺开建设,形成了一批效果好、可复制的典型经验,促进了绿美乡村建设工作不断提档升级。村子变美了、环境变好了、产业兴旺了,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和幸福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村民的笑容如同‘格桑花开’一样灿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富宁县将继续依托‘沪滇协作’的强劲东风,不断巩固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做强农旅产业促农增收,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的美丽乡村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