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果同心 高原新章”上海对口支援青海果洛三年纪实之三

    作者:情义飞扬     更新时间:2025/07/22 16:19:36  

  牦牛绒T台秀:从牧场到国际时尚的逆袭之路

  近年来,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也就是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对果洛而言,当家的产业是畜牧业,主要也就是牦牛跟藏羊。绿色有机之余,如何探索多样化经营的富民新路?第五批上海援青团队提出要延伸产业链、拓展新渠道。一方面,他们帮助当地牧民在肉和奶上做提档升级;另一方面,他们凭借扎实的调研工作和创新的发展思路,将视线投向了牦牛绒。

  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果洛州委副书记赵勇分析,在牦牛绒这个小众品类上做深加工,就成了一个增收突破口。在产绒季节,一只牦牛平均产绒量不超过300克,除去无法使用的杂质和不能制衣的粗毛,经过后期的清洗和分梳,牦牛绒几乎只剩下总产量的一半不到。守着这样弥足珍贵的原材料,让牧民掌握“金钥匙”就成了更重要的事。

  第五批援青团队的眼前,有现成的样板。2023年9月,上海纺织企业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在日喀则举行的“雪域•回响”喜马拉雅大秀,在青藏高原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处藏区的“上海青”们也听说了。去年5月,赵勇带着上海援青干部来到位于黄浦江畔老码头的沙涓旗舰店,伸出了“橄榄枝”,希望沙涓能把牦牛绒大秀办到雪山圣湖畔。

  沙涓品牌创始人郭秀玲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通过刻苦钻研成为针织领域全球TOP5的技术专家,有着深厚的高端羊绒产品打造、出口经验。几年前,她在一次进藏考察中了解到藏族人民传统的手工毛织品“氆氇”。氆氇手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成品结实耐磨、色彩鲜艳,从衣帽到床毯,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面临样式品种单一、技艺传承断档等问题。郭秀玲设立上海氆氇研发中心,花了近三年时间激发活化氆氇工艺,并一一教授给藏族手工艺人。这一次,果洛的藏族牧民也成了学生。

  2024年6月30号,在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久美家园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一个沿街二层铺面,“沪沁怡”氆氇手工编织坊正式揭牌成立。除了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市建国社会公益基金会、中州期货和大陆期货等前后方社会力量都共同参与了打造这个援青社会公益项目。一楼墙上的一首诗仿写了宋代词人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一往而情深,千里之约。”像一座桥梁,把上海与玛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两地结下同饮长江水的深厚情谊。

  玛沁县委副书记、来自虹口区的援青干部黄捷连声感叹:“这个项目落地比较急,不容易,真的不容易。”但他援青三年最中意的,也是这个“一个月就见成效”的项目。

  作为果洛全州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久美家园要挑出一批脱贫牧民前往上海“取经”。没想到理想很丰满,前期的摸排却很骨感。驻村干部岗日发现,选人居然碰壁了。好不容易筛选出第一批4人、第二批5人的脱贫牧民学员来上海培训,其中只有一人离开过青海,还有两人连果洛都没出过。第一次出远门,学员们都很紧张。

  但在上海得到老师的悉心指点,自己沉下心学习氆氇技艺,学会穿经绕线、使用改良过的纺织机,一梭一梭按照图纸织就氆氇之后,这些学员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尤其是有了上海的品牌、上海的设计、上海的渠道后,她们的劳动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岗日口中有一位“回族阿娘”,是70后的高文菊。这一天,她也闻讯来“沪沁怡”氆氇手工编织坊学手艺。她自称16岁时就结婚嫁人,文化程度不高,在外打工特别吃力,如今回乡发现家门口也有了就业机会,就鼓起勇气来看看。

  “氆氇工坊”去年还是一个小项目,在玛沁、玛多和甘德各有一家工坊。去年6月28号,沙涓公司实现了此前的愿景,将一场牦牛绒生态时装秀开到了海拔4200米的冬格措纳湖畔、阿尼玛卿山下,40余位藏族模特尽情展示上百件以牦牛绒为核心材质织就的服饰,引起巨大轰动。在郭秀玲看来,这场大秀既是青海“圣湖”的生态时装首秀,更标志着果洛畜牧纺织产业升级,上海对口支援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由于出色的社会效益,今年氆氇工坊被纳入上海市对口支援的市级统筹项目,落地后能再解决20至30名老乡的就业问题。

  要改变青海当地传统畜牧产业单一发展渠道,探索高海拔地区农牧业多样化经营的富民新路,上海援青团队还找到了新的抓手——贝母。

  在果洛州中部,甘德县的柯曲镇,4000平米钢结构玻璃温室大棚拔地而起,旁边还有3500平的室外种植区。甘德县副县长、来自长宁区的援青干部沙志斌介绍,这里是果洛州唯一的中藏药育苗种植和有机蔬菜无土栽培综合性示范园区,有上海青、番茄、辣椒、黄瓜、草莓等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更重要的,则是蕨麻和贝母等中藏药材的育苗和种植。每到七月,甘德就会迎来野生贝母采挖季,这也是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而基地的作用,是让这些牧民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