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协作情谊深 消费协作强产业

    作者: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     更新时间:2023/03/07 19:21:21  

2018年以来,上海瀛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森鲜馆)致力于对口帮扶西双版纳地区,在消费协作助力产业帮扶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被授予“西双版纳优质农产品松江直销中心”、“上海市消费帮扶生活馆”等称号。

在勐海县勐遮镇曼勐养农业专业合作社,宽敞洁净的生产区内,一袋袋包装好的优质香米正从生产线传送到转运车间,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转运仓储。森鲜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曼勐养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森鲜馆最早对口帮扶的企业。在消费协作初期,森鲜馆发现,西双版纳有着优质的农特产品,但是粗放式的包装,参差不齐的品质,让西双版纳的农特产品很难“走出去”。

为此,森鲜馆立足现代化农业理念与标准化生产模式,引导企业以优质、安全为导向,对产品在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包装物流等各方面进行优化,提高竞争力,让西双版纳的农产品慢慢走进上海消费市场。随着消费拉动,曼勐养农业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农户增收。

勐海县勐遮镇曼勐养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玉儿嫩说:“经过指导,我们的包装、品质都有所提升。经过森鲜馆这个平台,大米也销售到了上海,受到上海市民喜欢。通过森鲜馆平台也带动更多农户种植大米,订单量不断增加,老百姓收入也增加了。”

在消费协作工作中,森鲜馆不仅着眼于如何帮助西双版纳当地的名产、特产、优产“走出去”,更积极跳出既有视野,把沪滇两地“双向促进、优势互通、共同发展”的发展思维贯穿其中,聚焦“产业联动”发掘农业新跑道。2019年,森鲜馆向勐海县曼勐养种植合作社推广的松江1018大米,经试种后取得成功,平均亩产高达800公斤,在丰富勐海县当地大米品种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消费者也得以品尝到“上海血统、长在云南”的优质新米。

为了更好地助力西双版纳产业发展,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筑牢产业支撑,2020年,森鲜馆响应政府号召,借助上海松江消费协作对口帮扶平台,带着团队、资金和技术,到勐海县投资了西双版纳“雨林露耳”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帮扶项目,培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上海瀛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自强说: “在消费协作期间,我们觉得这里黑木耳的品质非常好,也深受上海消费者喜欢,所以决定进行产业上的投入。森鲜馆负责销售渠道,在推广的时候,和农户签订保底协议,这样的话农户就可以放心地去种植。”

西双版纳“雨林露耳”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集黑木耳的技术研发、种植加工、推广销售于一体,形成全产业链覆盖,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就业超过80户。2022年,黑木耳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带动勐宋乡7个村的农民扩大种植面积50亩,扶持7个脱贫村的种植能手示范种植黑木耳,惠及脱贫户1539户6074人。

勐海县曼金村委会曼金龙小组村民杨伟云说道:“我们家种了差不多两亩地,现在已经有100多公斤干木耳了,到后期产量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大。”

立足“产品力为王、市场为导向、科技来帮忙”的可持续消费协作工作思路,森鲜馆充分利用自身销售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在勐海启动云南特色产品体验中心对口帮扶农产品销售平台,挑选4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上架展销100多个西双版纳优质农特产品。还开发“森鲜馆集市”小程序,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互补,搭建起与上海市场接轨的桥梁,帮助西双版纳农特产品打开销路、打响品牌。

据统计,目前森鲜馆每年帮助西双版纳销售农特产品金额达一亿元以上,切实推动产销对接,持续深化消费协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松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