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农田 更“浇灌”百姓们的心田

    作者:上海普陀     更新时间:2024/03/26 16:37:19  

  “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所描述的是困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部分山区居民曾经面对的难题。而现在,这样的供水瓶颈情况已得到改善,源源活水从山底被引入到山上,“低水高用”——不仅是浇灌了农田,更“浇灌”了百姓们的心田。

  江底镇位于鲁甸县东南部,奔腾不息的牛栏江沿镇而过。虽有重要水源流经镇内,但对于居住在山上的江底社区和水塘村的居民来说,用水却十分困难。“水低人高、水低地高,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成为这里水资源现状的真实写照。

  “以前用水就是靠老天下雨和政府水车送水,种地浇水很不方便,天气干了,用水更困难。”江底镇宣传委员丁福锦在电话采访时告诉记者。

  2021年,由沪滇协作项目建设的提水项目在江底镇落成,一条水管从牛栏江岸边直通到山坡上的核桃坪村,一幢提水设备房也在这半山坡上拔地而起,一年四季设备房内水流的哗哗声不绝于耳。江底镇的提水工程建设完成后,江底镇江底社区和水塘村的10000多名群众、8000多亩土地生产生活用水得到彻底解决。

  “援建项目如何选,关键是看当地群众的愁和盼。要用群众的视角看待问题,用群众的感受衡量工作,这样才能把帮扶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普陀区援滇干部、鲁甸县委常委、副县长徐雄表示。

  引入活水后,改善的不仅是居民的生活品质,更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增产。

  得益于牛栏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位于鲁甸县梭山镇埂底村是当地花椒种植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埂底村花椒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村里原有的水源和灌溉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种植需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显现,“灌溉用水从哪里来”成了困扰当地百姓的“老大难问题”。数据显示,此前,埂底村花椒种植项目区因缺少灌溉导致花椒减产18%,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200万元。

  2023年,由沪滇协作项目建设的梭山镇埂底村提水项目投入运行——每天可提水1600立方米,有效解决了1598亩耕地的灌溉用水问题,村内受益群众达近2000人。

  普陀区援滇干部、鲁甸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解毅介绍,产业项目就是要让更多的当地群众享受到对口帮扶的成效,提水项目能有效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同时更好发挥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为当地花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百姓持续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提供有利条件。

  农作物有水了,生产便利了,产业兴旺了。一个个沪滇协作项目,为当地群众增收注入了蓬勃的“普陀力量”,昔日的山村在沪滇协作的潺潺活水中逐渐焕发出新的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2个引水、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案例只是普陀区援滇干部们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的缩影。自普陀区对口帮扶鲁甸县以来,援滇干部们充分运用援建资金,先后为鲁甸县江底镇、火德红镇、乐红镇、龙头山镇、梭山镇5个镇建设了农业生产水利工程,超过28000名居民受益,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用水问题,持续浇灌出幸福硕果。

  普陀区政府合作交流办介绍,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第四年,普陀区将继续深化沪滇协作各项工作,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把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改善民生保障、提升人居环境作为重点,加快打造普陀对口帮扶“金名片”,书写沪滇协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