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勐腊一家亲 沪滇协作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作者:沪滇协作 更新时间:2024/06/17 17:11:34
一个是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城区,一个是边陲重地的多民族融居区,松江与勐腊地图上两个遥遥相望的地方,因责任和使命紧紧交融,共同谱写着一部沪滇协作、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篇章。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瑶区瑶族乡沙仁村委会南贡山村,总面积193.22平方公里,在上海市松江区对口援建下,成为西双版纳实施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的实验示范村庄之一。如今的南贡山村,美丽生态成为一张“金名片”,农家乐、钓鱼山庄等乡村新业态不断涌现,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沙仁村地处青山绿水之间,11公里的沙仁村村道横穿12个村小组,村内的水稻、鱼塘与村旁的村道、鲜花大道交相辉映,村间阡陌交通、稻田连片,景色宜人。
近年来,松江区通过实施一系列帮扶项目,为沙仁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村落保护性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等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县没有多少平地,所以每一寸土地都非常金贵。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既要农田耕地,又要保护老百姓的生存的空间和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松江援滇干部、挂职勐腊县委常委、副县长吴强介绍到,通过和当地政府、群众的共同商议,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传统的民俗习俗因地制宜地打造美丽乡村,形成共建共享共治模式,充分地利用耕地,一年两季,同时在稻田里养鱼、养蛙,稻鱼共生、稻蛙共生来增加农田的产业附加值,初步估算一亩可以增加2000元的收入。项目建成后,引进重庆竹蜻蜓园艺有限公司,采取“经营主体+集体公司+劳务专业合作社+旅游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800户农户”的运营模式。老街特色体验、生态田园、稻鱼共生园、农家乐民宿。除了田园综合体这个板块,沙仁村乡村振兴先导示范工程还包括古村保护和庭院民宿经济两个重点领域的建设,以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思路,坚持规划先行、运营前置、不大拆大建的原则将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实现轻介入、精改造、大提升,盘活村内闲置土地,使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土地就能实现业态收益和务工收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提升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助力本地乡村旅游发展。
“每一块资金的帮助,最重要的不是资金,是你给我钱,我也不一定建的好,他们给了智力支持,带给我们眼光,不一样的角度,不断优化我们的投资和设计。”在建过程中,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瑶区瑶族乡党委书记央海看到现在村里百业待兴的情景,对援滇干部这个“智囊团”感慨万千:“ 他们就像是家人,和我们共同进退。”如今,沙仁村道路干净、河道清澈、文化墙丰富多彩、田园风光映入眼帘,康养民宿、垂钓基地、休闲长廊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几年前,以往沙仁村产业基础薄弱,环卫设施不完善,村民主要依靠外出打工谋生。”松江援滇干部、勐腊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国良表示,现在以沙仁村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同步推进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行示范带,从“示范村”到“示范带”,以“带”的振兴辐射带动全域乡村振兴,发展起特色农业、美食文化、休闲旅游,吸引一批年轻人回乡创业。
50岁的沙仁村南贡山村村民邓丽红结束外出务工回来,选择回村经营农家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除了农家乐老板,邓丽红还有一个新身份,那就是乡村CEO。她说:“我认识了很多留在乡村的创业人,我们经常沟通怎么去经营乡村,怎么去布局业态,怎么和村民打成一片。我希望可以让更多在外面务工的创业人回到村里来,共同建设我们的乡村。”
在沙仁村,许多村民与邓丽红有着同样的感受——来游玩的各地游客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村里的民宿一房难求,餐厅、小吃摊同样十分热闹。
除了农家乐,勐腊县瑶区瑶族乡沙仁村委会还涌现出了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新业态。这些时尚、有趣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同时推动了勐腊融入西双版纳经济圈快速发展的进程。“我们的房间基本上每到周五就预订完了,供不应求。运营12个月下来,平均每个月净收入10万元左右。”钓鱼山庄运营企业总经理邓丽红欣喜地说。“乡村振兴先导工程现在都可以看到实实在在老百姓增收的效果,可以带动我们周边将近200余户的农户,平均每户大概增收可以超过1000元。运营以后的收益会更高,会更长久、更持续,预计每年的收入不会低于户均2万。沙仁村委会监督主任黄杰简单地算了一笔账。
时尚的钓鱼山庄,清澈的河道,看着眼前这些,我们很难想象,砂仁村经历了怎样一番蝶变,而在这片土地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却深有体会。在沙仁村住了一辈子的村民岩温嘎用“奔走在小康路上”这个词来概括现在的生活。他回忆道,原来出去走一步都是泥土,而现在,基础建设变好了,在这个基础上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外面打工的人也回来了,回来搞餐饮业、特色种植、养殖,这样一来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就提高了,人居环境也好了。“感谢上海人民对我们的重要支持和帮助。”
汇聚力量、搭建平台、互帮互助、产销链接、就业扶持共建美好家园,全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乡村振兴促民族团结彰显了伟大祖国的强大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族情怀,同时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了跨区域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和互嵌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