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南红河梯田鸭是如何“游”进上海的
作者:上海长宁 更新时间:2025/04/21 14:03:37
近年来,在沪滇协作机制的有力推动下,云南省红河县的“梯田鸭”产业实现了从传统散养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华丽转身,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红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耕文化遗产“双遗产”的哈尼梯田。当地独特的“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堪称世界山地生态农业的典范。梯田鸭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长大,以梯田里的小鱼小虾、红谷稻米和山林小虫为食,饮高山泉水,生长周期长、肉质紧实鲜美,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然而,长期以来,受限于养殖技术、输出规模和物流等因素,梯田鸭难以转化为当地农户的实际收益。
面对发展困境,长宁区与红河县聚焦产业发展,精准发力。在长宁区援滇干部牵线搭桥下,红河云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红河县“联姻”,投入资金和技术,建设梯田鸭示范基地产业项目。“2024年,我们发放梯田鸭苗19.4万羽,合作农户超9456户,每户增收5000元至3万元不等。”红河云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为解决养殖技术难题,两地还邀请水禽养殖专家,为农户开展多期技术培训,从鸭苗孵化、养殖管理到疫病防治,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农户提升养殖水平。同时,投入沪滇协作帮扶资金建成了集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哈尼梯田特色产业示范园,实现了梯田鸭屠宰、检疫、包装、冷链一条线标准化生产,打通了从养殖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大爹,今年家里养了多少只鸭子,你觉得养鸭子能不能赚到钱?”“谢谢关心,去年我家养60多只鸭子,鸭蛋卖了2000多元,鸭子卖了4000多元,还有栽的梯田红米、紫米那些卖了2万多元,我们现在不到外面打工也有收入。”日前,在红河县宝华镇嘎他村,村民李祖周面对询问时,眼中满是喜悦。
在销售渠道拓展上,长宁区充分发挥自身市场和平台优势。一方面,借助电商平台,开设红河县特色农产品专区,让梯田鸭通过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在上海的大型商超、社区市集设立销售专柜,举办农产品展销会,进行现场展示和推广。比如,在天山路街道的百年老字号特色市集活动中,梯田鸭就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选购,“正宗的红河哈尼梯田鸭,再配上老字号的中草药包,熬出来的汤味道肯定赞的。”一位上海市民在活动现场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红河哈尼梯田鸭”还成功入围上海“百县百品”名录,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与盒马、稻香村等多家知名企业和品牌达成长期合作,梯田鸭实现了大批量稳定销售。红河县大羊街乡梯田鸭养殖户毛章文感慨地说:“以前养鸭子,卖是个大问题,现在有了沪滇协作和政府帮助,老板直接来家里收购,价格有保障,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梯田鸭“游”进上海,不仅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更鼓起了红河县农民的“钱袋子”,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在梯田鸭产业发展中,红河县委、县政府在鸭苗补贴、动员农户、市场对接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在养殖、加工、运输方面初具规模,但在市场销售、打造品牌等方面我们还需再努力,让更多养殖户在梯田鸭产业发展中共享红利。”红河云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未来有着清晰规划,“我们将不断探索联农带农机制,把小鸭子做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沪滇双方将继续深化协作,在联农带农、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梯田鸭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让这只来自红河谷的鸭子,在上海乃至全国市场飞得更高更远,续写沪滇协作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