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走出大山 勤劳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沪滇协作     更新时间:2023/01/18 18:05:58  

自沪滇劳务协作开展以来,福贡县多渠道宣传各项就业政策、就业岗位,积极引导县内富余劳动力奔赴上海劳务市场,拓宽群众就业途径。同时,派遣劳务经纪人全程陪同、专车全程免费接送,让务工人员能够安心在外务工就业。

来自鹿马登乡麻甲底村的余忠林今年34岁,因为小时候生病医治不及时,导致他的腿脚从小就落下了残疾。余忠林家里有父母要赡养,孩子要抚养,但由于经济收入来源有限,生活一直捉襟见肘。还好,自有了政府组织的外出务工政策后,他积极加入务工行列,这让生活有了新的奔头。

据余忠林介绍,公司给员工提供了住宿,并且每天派专车接送员工出入厂房,也会根据员工不同的年龄段分配合适的工作,技术熟练的员工每个月能领到7000多元工资,有的甚至能领到10000多。“在哪里干都一样,在上海务工还能多挣一点钱,”当问到余忠林外出务工苦不苦时,余忠林笑着说,“我们每周休息一天,有时候加班还有加班费,去年我就挣了5万多,苦点累点也值。”如今,余忠林靠着外出务工的积蓄,不但盖好了新房,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大为改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余忠林表示,下一步计划是养好病之后,再继续出去务工。村里的朋友和父老乡亲们有愿意出去一起务工的,我也一起带出去,大家互相帮助,一起挣钱。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与余忠林单独一人出去务工不同的有一对兄弟,他俩是一同前往上海务工的“挣钱亲兄弟”,恒平生兄弟。

今年24岁的恒平生,自成年起每年都前往外地务工。与以往年不同的是,去年恒平生拉上了二哥恒李邓跟随政府统一组织的外出务工团前往上海务工。

恒平生表示,在党和政府带领下到上海务工,在松下微波炉工作,一天务工12个小时,每个星期天休息一天,休息的时候都去到了祖辈没有去过的宏伟壮观的东方明珠。

行万里路,犹如读万卷书。去到三千公里外的上海务工,增长了恒平生的见识,开阔了眼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更坚定了他的梦想——努力学习技能与知识,然后继续外出务工挣大钱盖大房子。

恒平生说道:“小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现在去外面务工才发觉到知识文化的重要性。现在回到家里了以后,我打算要努力学习,每天能学到多少算多少。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和为我们提供务工的渠道。”

随着沪滇劳务协作深入开展,怒江福贡边疆山区的群众不断提高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在持续增收、提升生活水平上有了进一步改善,为福贡县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和丽梅说道:“2023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我们将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劳务协作,强化政府有序输送,真正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实现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同时利用驻上海劳务服务工作站的力量,发挥好‘金牌娘家人’作用,能够让群众走得出去、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