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源:技能培训点亮残疾人就业之路

    作者:云南乡村振兴     更新时间:2023/02/21 19:01:25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在沪滇协作工作中,利用沪滇资金精准高效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促进残疾人群体增收。残联积极搭建用人单位与残疾人就业服务双向交流平台,推动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培训无技能残疾人掌握谋生本领,全方位织密织牢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点亮残疾人就业之路,实现残疾人群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找准“切入点”,技能培训提能力。“多掌握一门技能,就多一个就业机会。”依托沪滇协作“携手兴乡村”项目,在常态化开展残疾人情况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摸底结果,制定年度培训项目安排,指导残疾人根据自己的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报名参加。通过与培训机构、就业部门、非遗传承人三方合作,突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针对农村残疾人,以种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为培训重点,将培训现场搬到田间地头,持续提升残疾人技能水平。针对自身有特定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因需施教、因岗施教,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聘请专业教师开展电子产品加工、木雕、中式烹调师、扎染、手工艺品编织等技能培训,以优质师资、精准教育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2020年以来,投入“携手兴乡村”项目资金开展培训5场次,受益残疾人142人次。一部分人在家实现就近就业,一部分人被招聘到企业上班。家住牛街乡太平村委会白玉村民小组的脱贫户杨金花,通过10天的手工艺品编织培训,学会了三股辫编织、缝制坐垫、蒲团、编织花瓶、果盘等技能,农闲时自己在家编织,编好后卖给合作社,一个月能增加500元到1000元的收入。

聚焦“关键点”,对口帮扶稳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为精准帮扶参训后的残疾人稳定就业,进一步延伸训后就业服务链条,开展就业现状及就业需求情况调查,与社会培训机构签订对口就业协议,精准推送残疾人专岗信息,为有就业意愿及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提供“一对一”个性化职业推荐。同时,用好用活各项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残疾人创业示范户评选,发放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求职补贴,加强残疾人就业权益保障。截至目前,评选残疾人创业示范户45户,发放扶持资金。家住三营镇永胜村委会的吴小全,10年前因车祸导致腿部残疾。2019年,通过县残联的扶持和牵线搭桥,吴小全投资60多万元加盟了北京中酒联盟国际科技中心小资企业,萦绕在心中的创业梦想终于实现。2020年,吴小全被评为“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户”。

回归“落脚点”,创新途径增收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结合残疾人就业群体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创新优化工作方式,主动对接劳务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共同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和工种,提高残疾人求职需求与用人单位岗位匹配度,积极推荐有就业意愿且身体符合就业条件的残疾人与用工企业双向选择,切实将残疾人“找工作”变为残疾人“选岗位”,有效提高就业率、增加收入。同时,将洱源县5家企业推介为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点,每个示范点安置不少于5名残疾人就业,并补助资金,以基地发展带动残疾人就业。截至目前,安置残疾人就业22人。洱源县贵雄工艺木工厂2018年被列入云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点,至今共吸纳7名残疾人员工,每月支付工资2万多元,实现企业盈利与残疾人就业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