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而行满载而归 日喀则新媒体红人特训营顺利结业
作者:上海援藏 更新时间:2020/11/12 10:37:14
近日,2020年日喀则新媒体红人特训营在上海智慧湾创意产业园举行结业仪式。结业仪式上,学员们一同向授课老师赠送哈达,以家乡的传统礼仪表达感激之情。
本次特训营自10月11日起正式开展,为日喀则青年创业者和媒体从业者开展为期20天的线下培训课程,旨在通过培育新媒体人才,更好地推动日喀则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的传播和推广。课程前十天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进行理论学习,内容涉及新媒体时代下的采编实务、影响创作与传播理论、产品营销策略及案例分析等。10月20日起,学员们在某电商实训基地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见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全面提升学员借助在线经济模式推介营销日喀则特色产品的实战能力。
此次特训营得到了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基金会针对特训营见习阶段进行了全额资助。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于1994年4月7日成立,是一家非营利性、公益性社会组织,致力于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已多次提供公益项目,帮助日喀则农牧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海社会力量历来积极参与援藏工作,助推沪藏两地交流融入。下一步,上海援藏将谋划与上海社会力量进行深入合作,开创智力援藏新模式,设立日喀则人才发展基金,致力于为日喀则当地培养更多紧缺人才,为日喀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例讲解 打开学员营销新思路
见习课程首先从实践的角度,系统地教授了直播行业的发展趋势、供应链选品、运营技巧、爆款打造及心理建设等内容。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带着自己关心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包括如何利用电商平台对日喀则的特色产品进行推广,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营销推广等。
课堂上,特训营老师通过实例讲解,生动形象地向学员们讲述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方式。特训营老师陈佳玲介绍,“比如星巴克在旗舰店通过实物展出,讲述一粒咖啡豆如何孕育成长到发酵的过程,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同样的传播方式可以被运用在青稞的推广上,通过在直播中运用游戏互动或原料展示的方式,向消费者讲述青稞的成长过程,有助于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青稞的营养价值,增加和粉丝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进而提高青稞的销量。”
轮岗+竞赛 真实感受直播带货流程
见习期间,学员们以新员工的身份参加直播电商公司的培训,近距离和主播一起感受各部门的工作氛围,了解直播的工作内容,以及如何解决在直播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和技术难题。短短的4天时间里,学员们迅速在公司内部“轮岗”,学习了美工拍摄、客服、仓库、招商、发货等电商工序,体验了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深刻体会到直播行业的细致分工和紧密协调,全面提升了直播电商的专业技能。
特训营最后,一场紧张而有趣的直播带货比赛,在真实的直播环境下进行。16名学员自由组合,分为四组进行直播比赛,分别担任主播、助播、运营和常务的工作。比赛结果由粉丝根据主播的临场表现投票选出,并结合销售数据、退换货率来综合考评各组学员的表现。最终,第四小组借由非遗舞蹈的才艺展示,收获了粉丝的青睐,获得优秀团队的殊荣。
收获满满 学员携所学回馈家乡
经过为期20天的特训营学习,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回到西藏之后,希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创造价值。特训营的班长巴桑顿珠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对新媒体和营销策略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后我希望通过直播或短视频的方式,更好地讲述和传播日喀则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日喀则的风土人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宗巴拉吉是一名传统媒体工作者,对于能够参加此次训练营感到非常荣幸。“经过20天的集中学习,我对新媒体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多元化时代,传统媒体应主动迎合新媒体发展趋势,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释放出与新媒体融合共生的积极信号,与新媒体互补互利,实现传统媒体向现代传媒产业的转型。”在乡政府负责普法工作的李俊杰,打算将新媒体知识与普法相结合,通过视频号的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我认为视频号在西藏的运营要从团队建设、内容定位、账号运营、内容制作等方面入手,要因地制宜进行融合创新,像直播带货类、宣传推广类、知识普及类的视频号在西藏的发展范围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