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质量一体化 新一轮“垦荒”创业

    作者: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20/06/17 14:17:33  

在台州,常能听见领导干部提及大陈岛垦荒精神。

2019年,台州将大陈岛垦荒精神升华为台州城市精神,赋予其新时代价值和内涵。今年4月,台州又提出以垦荒精神立心,打造城市精神新坐标。近日,第四届大陈岛垦荒精神理论研讨会举行,围绕“大陈岛垦荒精神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会上播出了大陈岛垦荒精神专题影片,观众们看得专注,若有所思。

当年的激情与热血,至今仍然让人心潮澎湃。

昔日荒岛蜕变为东海明珠

当地人都知道,从台州椒江海门码头向东29海里,就是大陈岛。1955年初,国民党军队从大陈岛败退台湾,劫运了海岛居民1万多人,留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的荒岛。1956年起,先后5批467名青年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满腔热血登岛垦荒。海岛土壤贫瘠、淡水匮乏、台风肆虐,垦荒队员徒手拓荒,经过几年苦战,从无到有办起了水产综合加工厂、砖瓦厂等工厂,昔日的荒岛逐渐恢复生机。

“参加大陈岛垦荒,全凭一腔热血。”回忆起当初的奋斗岁月,今年88岁的王宗楣十分激动,他是最早一批登上大陈岛的垦荒队员,是队里的带头人。在王宗楣看来,垦荒精神的核心,是勇气和拼劲。

正是在这份“拼劲”的激励下,在“垦二代”“垦三代”的传承接力下,如今的大陈岛正加速发展。目前,大陈岛上开发建设重点项目共39个,总投资额22亿元。据统计,2019年,大陈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万元,较上年增长9.3%,是10年前的5倍。昔日荒岛正在蜕变为东海明珠。

“467名青年用青春和热血扎根海岛、垦荒耕耘,铸就了‘不老’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说,64年来,大陈岛作为一座奋斗的岛屿已升华为具有时代影响力的精神地标。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具有非比寻常的政治意义和标杆意义。

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当代垦荒史,民营经济的艰苦创业和开拓创新呼应和丰盈了大陈岛垦荒精神。上世纪70年代,台州农民“打硬股”合伙企业,开始了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探索。1984年,温岭县工商局把联户企业确认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标志着农村股份合作制得到正式承认。1986年,黄岩县委县政府印发全国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的政策性文件。这些做法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勇于创新不争论”的宽松环境。

2020年,民营经济占台州工业经济总量的95%以上。

新时代迎来新一轮“垦荒”

今年,台州提出以“民营经济立市、制造之都立业、垦荒精神立心”为主的“三立三进三突围”发展策略,着力打造成浙江“重要窗口”中的闪光印记和魅力展区。而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的根和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老法宝”。

大陈岛垦荒精神发展至今,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一以贯之。国内制冷设备占有率第一的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拥抱数字经济,自主研发星星冷链智慧云平台、农贸市场智能管理系统等互联网平台,提供增值服务,延长价值链。近年来,台州秉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理念,“跳出制造业抓制造业”,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培育壮大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体系,推动台州制造迈向全球领先。

新时代,新垦荒。长三角一体化之于台州,好比是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今年以来,台州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作为释放动能的关键招数。今年3月,《台州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发布,明确重点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长三角山海旅游目的地、长三角“陆上大通道”、长三角海洋清洁能源基地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并以此对照梳理出276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总投资7558亿元。其中,“接轨大上海”被反复强调。新垦荒,不仅要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更要善于把握机遇、借势发展。

不仅是台州,长三角各地都有自己的“老法宝”,比如“温州模式”“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与“园区经验”等。随着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加速推进,长三角正迎来新一轮的“垦荒”创业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