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迎来更大力度一体化举措

    作者: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21/08/30 11:34:00  

近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解读这一实施方案,需要明晰规划纲要的战略指导和“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战术落地的关系。同时,这样的落实不是简单地照搬,更是一次从实际出发、应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形势和新发展要求的提升。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的充分衔接,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弹性、韧性,体现了规划到方案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2018年开始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一极”指的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三区”指的是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高地”指的是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规划纲要于2019年12月正式印发,引领各地政府和市场主体科学持续推进区域分工与合作,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和引导资源配置工具。

在这次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过程中,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长三角一体化机制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发挥了作用。通过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长三角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地位更加突出。虽然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三省一市GDP增速同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均低于全国水平,2020年实现GDP超过24万亿元,占全国比例由2018年的23.49%提高到24.09%。可见规划中制定的内容方向是符合发展要求和现实需求的,措施政策更是有力有效的。

当然,从来没有一个规划是一蹴而就的。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形势变化及反馈,需要不断在不变和变化中选择,进行调整完善,这就是规划的弹性。

规划实施的初年,即2020年初开始遇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稳定任务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作为国家第一方阵深入参与全球化分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着更高乃至不断提高的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而且长三角发展不够充分、科技实力和发展质量不够高的状况在面临更加激烈的外部国际竞争中,仍然显露短板。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要重点做到“四个全面把握”:全面把握“三个新使命”,即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和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全面把握“两个关键词”,即一体化、高质量;全面把握“七项重点任务”,即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全面把握“一个政治保障”,即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方案的编制有规划脉络的承继,又有新发展要求的拓展。按照在新发展格局中长三角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新要求。为此,在实施方案中提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方案更加强调加强战略科技力量、促进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构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作为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此外,与规划纲要内容相比,增加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内容,更加强调长三角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载体的重要性。

同时,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贯彻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实施行动和方案,在推进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共享更高品质公共服务、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高水平建设安全长三角等方面提出了清单式的重点政策、项目、方案、工程、活动和计划等,进一步推动三省一市的共同行动。实施方案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开放枢纽、省际毗邻地区等重点地区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要求。

实施方案更具阶段性、针对性和标志性。以清单范式列出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直面跨区域的关键堵点、难点、痛点和弱点。包括针对了跨省域经济社会循环和要素流通、贸易联动等边界堵点,建设用地统筹、财税分享以及新安江、太浦河及太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等利益难点,区域产业科技和公共服务合作共享、环境协同治理成本收益等平衡痛点,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科技“卡脖子”技术等短板弱点。

实施方案有着更大力度的一体化举措,明确了原先给予特定区域和特定城市的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的实施边界正在不断扩大,一些改革开放的经验制度在更多地区复制,惠及长三角更加广大区域和百姓。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