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能级提升进行时丨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作者:长三角之声     更新时间:2024/03/11 15:05:3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围绕重大平台、依托标志项目、融合关键改革,推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走深走实走“新”。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来自长三角的代表委员表示,要继续推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展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高标准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的调研足迹遍布长三角三省一市。从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到苏州工业园的高端制造,从杭州活跃的民营经济,到合肥快速增长的高新技术企业。权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逐步进入“深水区”,未来会接连碰到“硬骨头”,当前,亟待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探索突破,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权衡:“第一就是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可能是会同有关部门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这个角度,从创新网络的角度来进行规划,这样的话每个地方每个区域它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节点,大家来扮演各自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第二个我觉得要解决协同创新内生动力的问题,财税跨区域怎么分享,创新的这种成本怎么跨区域来共担。另外在人才培养教育方面,是不是再能够也有一些统一的规划。”

  以更深层次机制创新,打造发展共同体。宏观上,长三角整体层面已经形成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政府协商机制、经贸合作机制、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以及资源共享机制等。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顾军表示,今年将继续强化规划和政策的引领支撑。

  顾军:“今年我们将牵头编制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谋划推进跨区域的重点合作项目。统筹推进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编制工作。”

  微观上看,三省一市如何不断统一标准,强化更加精准的对接与合作。全国人大代表、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谨针对城际铁路建设,提出破题思路。

  张谨:“能够在后面的包括建设,包括排线过程当中的话,考虑到这都市圈同城化的需求,甚至是通勤的需求,包括一些配套的安检,票务等等,做好这样的基础性准备。”

  与硬件联通相比,长三角区域内部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制度、标准等方面的一体化更为繁杂。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表示,优化营商环境,就要摆脱行政分割、行政竞争造成的“内卷”,立足产业发展的现状,强化地方立法协同和政策衔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监督科科长韩其芳认为,要鼓励长三角率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在健全市场制度规则、共享物流发展成果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

  以一体化战略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重点,如今,长三角协同立法项目正迈向更加实质化破解问题、促进相关工作统一的新阶段。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安徽省委会主委李霞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立法与地方立法程序、政策的衔接,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李霞:“应该说目前省级层面的协同机制初步建立起来了,下一步要扩大领域,关键是要深入到市县区层面。建立一个矛盾纠纷多元化的机制,使得三省一市能够统一同类案件的审判的裁量的标准,力争做到同案同判,能够逐步建立起统一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