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破1.5万公里
作者: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25/01/08 15:35:01
岁末年初,又临近春运,长三角轨道交通传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
1月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长三角铁路安排开行图定旅客列车1391.5对,较调图前增加57对。近期沪苏湖高铁的开通和上海南站的高铁化,也让“轨道上的长三角”再进一步。
长三角轨交动作频频
在本次全国铁路调图变化中,优化东南部地区列车开行结构,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可以说是本次调整的重点。
新图中,上海至郑州、武汉、福州等省会城市间增开动车组列车38列,上海至广州、南昌、深圳等城市间开行停站少、旅时短的大站快车24列,都利用了沪苏湖高铁的新线路运能。
这条刚刚开通不久的高铁线路迅速融入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铁路网,优化了列车开行结构。去年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线路全长164公里,铁路横穿长三角核心区域,串起了上海、苏州、湖州,将在湖州与商合杭铁路衔接并连通安徽。调图后,沪苏湖高铁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升至229列。
如果说,沪苏湖高铁横贯了长三角,那么上海市域机场线可以说横向连接了上海两大机场。市域机场线是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网中的首条新建线路,时速达160公里,实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与浦东国际机场之间40分钟内快速通达,有效缩短了上海两大机场之间的通勤时间。
另一个好消息来自上海南站,随着铁路上海南站发出首趟高铁列车G1305,上海南站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上海南站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连通沪苏湖高铁、沪昆高铁的重要站点。调图后,上海南站计划开行列车118.5对,较之前增长31.7%,高铁占比六成,预计日均客流量将达到5万人次,较以往增长40%以上。上海南站也成为继上海虹桥站、上海站、上海松江站后又一个高铁大站,由此上海形成了“四主多辅”的高铁出行格局。
不断刷新纪录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截至2023年末,长三角铁路密度已经达406公里/万平方公里,过去一年长三角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离目标更进一步。
从里程上来看,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达14600公里,拥有25条高铁,高铁营业里程超7100公里。随着2024年末沪苏湖高铁的开通,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超过77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高达赤道周长的3/8,里程数超过西班牙加日本的总和。
2024年,每天超200万人次乘坐长三角铁路,相当于一座大型城市人口规模。2024年5月2日,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378.5万人次,同年10月1日,发送旅客389万人次,两次刷新单日客发量历史纪录。去年11月19日,长三角铁路旅客发送量较2023年提前了40天突破8亿人次。
从建设投资上看,据国铁上海局介绍,2024年长三角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超1400亿元,创历史新高。长三角铁路基建投资在2019年已超800亿元,此后每年稳步提升,不断刷新纪录。2024年,长三角开通4条高铁新线,5个项目计划开工,32个重点续建项目稳步推进。
轨道助发展
沪苏湖高铁的开通,将湖州深度融入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了长三角不同城市之间的通勤频率。
据统计,2023年长三角总通勤人口6437万,各城市间通勤联系总量约101.4万人。上海与苏州、杭州与嘉兴、杭州与绍兴、无锡与苏州的通勤联系总量保持在前4位。杭州市的流入通勤人口仅次于上海,流出通勤人口仅次于苏州市,与上海和苏州组成长三角通勤网络中三个重要核心节点。
此次沪苏湖高铁开通,直接为杭州铁路枢纽缓解了压力。之前从湖州坐高铁去上海,需先向南到杭州,在杭州中转至少多花15分钟,现在湖州直通上海,最快仅需55分钟,在时间压缩了一半的同时,释放了杭州铁路枢纽的运力,给人民群众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除了惠民,高铁建设对于促进沿线产业开发、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湖州一直与上海建立积极的产业互动,创新设立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在沪设立了驻沪苏招商引才中心、产业人才“飞地”,积极承接上海的资源溢出。随着沪苏湖高铁通车,两座城市的联系和互动有望进一步加强。
随着近期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长三角轨道发展迎来新动能。各地拧成一股绳,在跨省线路工程上主体统筹贯通运营,助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