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更新时间:2024/05/30 09:31:07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务公开工作,以更高质量政务公开服务本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市政府办公厅《2024年上海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关于做好2024年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文件要求,结合《市政府合作交流办2024年工作要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强化信息公开
(一)推进新阶段对口支援成果信息公开。及时公开各类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交往交流活动,做好带动受援地文旅产业发展,增进民间往来交流相关情况公开。围绕特色产业乡镇、乡村振兴示范点、以生态农业建设、助力拓宽农牧民稳定增收渠道、“双线九进”“沪果优品”等项目成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围绕发挥上海市场和平台优势,不断做大做强消费帮扶,支持在沪开展产业产品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活动、营销渠道拓展等加强信息公开。(责任处室:对口支援处)
(二)做好东西部协作成果成效信息公开。围绕复制推广上海乡村振兴经验,组织更多上海资源和上海元素融入助力对口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助推帮扶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不断提升巩固成果,改善对口地区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等信息加强公开。围绕产业协作、消费帮扶、智力支援等重点工作,推进上海与对口地区的“双向赋能”和“四个+”等项目信息加强公开。(责任处室:对口协作处)
(三)聚焦重点推进区域合作信息公开。围绕推动上海与福建三明、安徽六安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工作,及时公开两地联席会议、两地团组考察互访、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等工作信息。积极推动沪连对口合作,及时公开对口合作联席会议、大连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品牌活动相关信息。推进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发布推介的信息公开。继续做好本市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合作信息公开。围绕《上海市与革命老区对口合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稿)》修订发布,及时规范做好相关信息公开。(责任处室:区域合作处)
二、围绕其他重点工作目标强化信息公开
(四)加大特色帮扶品牌信息公开力度。加大拓展“组团式”帮扶成果,持续做强教育、医疗“大组团”链接“小组团”帮扶品牌等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发布加强人才培养培育,推动干部人才双向交流,指导对口地区各脱贫县发展主导产业,强化科技赋能等进展信息。(责任处室:对口支援处、对口协作处)
(五)深化主题宣传和社会动员信息公开。强化开展各类对口帮扶与合作交流主题宣传、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对口合作相关信息公开。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做好新一轮本市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帮扶与合作的专项资金资助工作的信息公开,进一步凝聚全市社会帮扶合力,形成良好氛围。(责任处室:推进指导处)
(六)强化拓展平台服务投资促进信息公开。围绕加强区、功能区、部门等协同联动,引导优质企业来沪发展,推动政企精准对接持续加强信息公开。围绕发挥专业智库、行业协会、重要平台与龙头企业的作用,做好推动上海工业服务业企业有序走出去拓展国内市场、不断做大做强等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开“投资上海全国行”“上海企业国内行”等系列投资考察活动相关信息。认真做好放大进博溢出效应、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对接等品牌活动信息公开。(责任处室:企业服务处)
(七)加强驻外援外机构和异地商协会管理服务信息公开。围绕加强市政府驻外办管理和分类指导,推动驻外办与援外工作机构融合发展,推动驻外办服务本市投资促进加强信息公开。围绕创新深化驻沪办事机构“双服务”品牌,用好驻沪办事机构联合会等平台,强化双向赋能和“双通道”建设,发挥沪办参与国家战略和本市重点工作的积极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好相关信息公开。加强异地商协会管理和服务,推动促进异地商会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信息公开。(责任处室:联络处)
三、优化政策全流程公开助力政民互动和公众参与
(八)加强政策公开源头管理和精准推送。落实政策文件标签化管理要求,建立以需求侧为视角的政策文件标签体系,在出台政策时及时明确政策文件的标签分类。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应显著标识有效性或有效期。(责任处室:综合秘书处、各处室)落实“政府+”政策推送“接力”工作要求,加强与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常态化联系协作,出台政策主动推送给相关协会和产业园区,由相关协会和产业园区根据行业和园区内企业实际需求,跑好政策推送“最后一公里”。(责任处室:企业服务处)
(九)加强政策解读、沟通和咨询。结合本年度重大行政决策工作要求,坚持政策解读材料与政策文件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三同步”,做到“应解读、尽解读”。解读材料应聚焦核心概念、关键词、适用范围、办事指引、操作方法、执行口径、惠民利企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实质性内容。对公开征集意见的政策草案同步开展解读,讲明讲透政策初衷和内涵。政策出台后针对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动态跟踪解读。加强政策申请和适用标准、办理流程等方面针对性辅导。(责任处室:综合秘书处、区域合作处)
(十)加强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民互动和公众参与。持续优化政民互动渠道建设。制定并及时公开机关重大决策事项目录。(责任处室:综合秘书处)坚持做好“政府开放月”活动,活动期间安排答疑、座谈、活动体验、问卷调查等环节。继续推进邀请公众代表列席办机关党组会,年内邀请公众代表列席本单位决策会议不少于4次,优化代表遴选方式。(责任处室:综合秘书处、相关处室)根据本年度重大行政决策要求,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制定涉企政策应当及时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通过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政策需求征集。决策出台后的10个工作日内,在门户网站公开意见的收集、采纳情况以及较为集中意见不予采纳的原因。提高重大行政决策公开集成度,继续以事项目录超链接等方式,集成公开决策草案全文、起草说明、草案解读、公众意见建议收集和采纳情况、公众代表列席决策会议情况、决策结果等信息。(责任处室:综合秘书处、区域合作处)
四、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公开能力和水平
(十一)强化政务公开平台和门户网站建设。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安全防护和应急保障,组织做好日常巡查与维护,确保安全平稳运行。加强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联动和内容衔接,确保政务公开数据同源、更新同步。坚持以用为要,推动政策文件界面与“一网通办”高频办事事项全面实现阅办联动,年内完成阅办联动功能设置。政策发布页面统一规范设置政策留言板,方便社会公众进行线上咨询。持续加强政策咨询知识库内容建设。(责任处室:综合秘书处、推进指导处)
(十二)严格规范政务公开和保密安全。推动政务公开从管理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注重公开数量向注重公开质量和深度转变,从“公开即上网”向“公开即服务”转变。加强对拟公开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落实保密主体责任,坚持“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的原则,严防泄密和相关风险。科学合理确定公开方式,对公开内容仅涉及部分特定对象的,实行定点、定向公开。完善和动态更新政务公开标准目录。规范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及时答复办理网站留言。(责任处室:各处室)持续做好政务公开培训工作。(责任处室:综合秘书处)
202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