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业务工作)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取号:754301694D/2025-00010 文 号:沪府合办发〔2025〕5号 发布机关: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04/29 17:44:19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机关各处室、市国内合作交流服务中心:
《进一步推进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业务工作)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已经办党组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2025年4月29日
进一步推进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业务工作)
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和要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引入先进数字技术,明确数据核心要素,统筹推进数据驱动业务融合,全面提升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以下简称“办”)的工作效能,特制定本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应用导向、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原则,围绕区域合作(对口支援、对口协作、对口合作)、友好往来、企业服务和驻外驻沪办事机构管理等核心业务开展数字治理,汇合涉及跨地区合作交流重要数据,以“上海与全国城市区域联动指数”为基础,统筹集成数字合作交流驾驶舱的“一屏”观,实现可展示、可检索、可分析、可预测功能,按照需求导向提供“三对口工作数据业务宝”“区域联动指数研究成果汇”“合作交流综合信息一点通”等多样化的合作交流品牌数据产品,紧扣“安全、标准、质效”加强数据治理,强化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构建合作交流数字化转型新格局,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全市“四个放在”要求,助推高质量发展,体现“服务全国、发展上海”的发展战略。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开展数据采集,夯实数据支撑基础
1.着力数据驱动。全面梳理、整合合作交流内部、外部数据资源,相关高频业务应用数据“应接尽接”,健全合作交流大数据资源体系,形成数字底座。
2.建立健全业务数据库。建立、完善、优化各业务数据库,更好满足业务工作需求,提升各类业务数据库作为合作交流数据中台的服务能力,充分挖掘数据算法、模型及新兴数字技术能力在合作交流各业务领域的应用,为各类创新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交流数据产品和各类应用场景做好基础支撑。
(二)着力强化存储集成,构建“一屏”观平台
3.完成数据中台搭建。以合作交流驾驶舱的“一屏”观为中枢载体,全面汇总各业务条线基础数据及工作动态数据资源,将分散的业务数据按数据产品需求,整合为“三对口工作数据业务宝”“区域联动指数研究成果汇”“合作交流综合信息一点通”3大核心模块,统一技术框架、统一支撑平台、统一数据共享标准,与“一体化”办公平台全口径对接,基本建成整体运行、共享协同、应用集成的支撑体系。同步建立动态优化机制,根据业务变化和技术进步,不断调整和完善数据集成方案,确保满足最新需求。
(三)注重深化加工分析,提升数字化辅助决策水平
4.构建综合性的信息展示平台。以“上海与全国城市区域联动指数”可视化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对口协作、对口合作的相关数据同步重点合作区域指数的集成展示,积极探索其他综合信息接入展示界面,打造3大系统全方位、多角度的数据展示体系。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部分信息产品实现移动端访问功能,提高信息的便捷性和可用性。
5.建立高效的信息检索机制。打造覆盖全面的信息索引体系,对各类文档、记录等资料进行详细分类和标注,确保其易于查找。
6.搭建科学的数据分析框架。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结合业务特点开发定制化的数据分析模型,针对“指数”等不同的业务场景和问题,设计专属的分析模型,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7.运用前沿的技术手段实现趋势研判。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合作机会、风险和趋势,建立一些预警模型,如产业链断链风险预警、区域合作波动风险预警等,为业务决策提供前瞻性的支持。
(四)开发共享应用产品,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
8.开发“三对口工作数据业务宝”。直观展示对口支援、对口协作、对口合作工作推进状况,精准把控对口支援、对口协作、对口合作任务状况,促进办业务融合与数据共享,便于面上统筹引导,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决策的有效循环。部分内容经分析整理后可对外发布,面向社会宣传,树立合作交流良好形象、激发社会力量参与。
9.深化“区域联动指数研究成果汇”。通过流量数据定量界定合作程度,集成跨区域合作关联分析模型库,展示国内合作围绕落实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发展的情况,整合全市区域合作信息资源,发出权威声音,展现上海与各地合作优势,提振发展信心,为企业跨区域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推动区域合作更有计划性更有实效。
10.改造“合作交流综合信息一点通”。依托可视化系统、市大数据中心及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网络(政务公开),聚合政策法规库、资源对接平台及案例知识图谱,形成一站式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公众咨询与查询服务,包括政策咨询、跨区域投资咨询、跨区域参展组展、专家查询、研究成果检索、社会参与合作交流工作咨询、跨区域社会组织查询、外地驻沪办、上海驻外办信息查询等,让相关政策、工作通达社会,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积极推进数据治理,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
11.强化数据安全管理。由办保密委厘清界定各项数据保密要求,深化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数据敏感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推动数据安全可分级、可量化、可追溯、可评估,确保数据安全可控。用好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加密传输。编制系统的相关权限管理制度,借助白名单管理工具,完善使用者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
12.推进数据标准建设。明确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各环节的标准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促进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支持多种数据源的集成,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传感器数据等,方便接入新的数据源,扩大数据的覆盖范围和丰富度。
13.提高数据治理质效。突出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外部合作,通过深化数字场景应用,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和数据多维融合,打造开放融合的信息生态体系。
三、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一)构建组织框架
1.工作机制: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衔接、内外协同、统筹有力的组织体系,组建由办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专门处室(区域合作处)统筹、涉及相关处室(服务中心)负责人参与的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加强统筹协调。
2.职责分工:办领导层面负责统筹规划实施路径,决策重大事项。处室层面明确专门处室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数字化转型的统筹管理职能,建立高效运转的共建推进机制。各职能处室按数据治理要求依托数据库建设重塑业务流程,做好各自业务数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明确处室信息员按要求定期审核、汇总、报送数据信息。市国内合作交流服务中心支持保障办数字化转型工作,配合开发和运营维护数据平台和数据库,做好相关数据的前端收集和初步加工。
(二)完善制度规范
1.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项调研,形成具体的三年行动计划,设定具体、可量化目标,形成工作清单,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技术”手段,如制定《办数据安全分类分级规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域合作数据统计汇总制度》等,促进业务协同和数据融合规范化、常态化。
(三)建立管理机制
1.争取财政预算(本单位预算、全市信息化预算)支持,同时通过成立民非组织、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等方式,引入更多政府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确保项目可持续化推进。
2.按照现有的工作量、完成工作及时性、工作效果有效性、工作中协调配合度、学习与创新能力等关键衡量指标,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办数字化转型绩效评价体系,列入处室考评指标,定期组织监督检查,确保工作成效。
(四)强化人才支撑
1.引进懂技术与懂业务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专业化团队,学习兄弟委办的好做法、好经验,着重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全员培训,切实增强全办(中心)对数据信息的价值与工作网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培训。
3.加大与智库、高等院校合作力度和广度,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和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办数字化能力。
(五)加强技术保障
与大数据中心、专业机构深度合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和平台工具,为合作交流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