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057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索取号:754301694D/2025-00026 文 号:沪府合办函〔2025〕5号 发布机关: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04/29 10:05:46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于广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上海对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工作宣传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对加强面向本市各界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宣传的充分必要性以及基于客观分析基础上的想法办法做法,对我办进一步加强对口帮扶宣传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建议中提到的“进一步完善宣传内容”“进一步丰富宣传渠道”“进一步加强互动传播”等意见建议,我办将结合实际,切实在工作安排中融合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扛牢政治责任,坚持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相结合,与对口地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积极发挥宣传舆论作用,生动讲好上海对口支援和援派干部的感人故事,推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一、坚持实事求是开展对口帮扶宣传工作
1.重方向、抓统筹,从2019年起,我办每年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宣传方案、明确宣传主题,分别是2019年“实干彰显初心,奋斗践行使命”、2020年“灿烂阳光下,一起看幸福”、2021年“小康——鲜红的底色”、2022年“新时代,新乡恋”、2023年“他乡是故乡”和2024年“奋进——在希望的田野上”。
2.重基础、抓品牌,一是从2020年起每年赴对口帮扶县开展实地采访,合作交流影像档案库仅上线内容已达到14T;二是采用书画摄影、讲演唱等艺术形式,展示对口帮扶与合作交流工作的生动实践和鲜活案例,比如与文联艺术促进中心有十佳典型事迹讲述,与音协及民族乐团有《共饮江河水》民乐促三交节目,与摄协有《承诺》画册,与广播有《一起去看幸福》原创歌曲等;三是动静结合推动宣传阵地提质增效,比如借助地铁2号线“驶向幸福的山海情深号”,打造对口地区在上海的流动宣传飞地,又如采用短视频方式从“衣食住行”视角体现上海与对口地区携手加强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新成效;四是探索新闻专题方式展示合作交流情怀,选取本市合作交流条线先进人物代表,推送到本市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夜线》栏目中播出,多视角讲述参与对口帮扶工作的感悟和感动。
3.重典型,抓实效,一是市委宣传部协调各级各类媒体,充分报道上海援疆、援藏、援青、援滇等对口支援帮扶成果,体现上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实践。如,《上海市教委坚持“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原则,提高帮扶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三年来有逾千名云南学生到上海中职学校就读,不断拓展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新空间》《上海援滇持续投入资金,助推迪庆州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迪庆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上海对口支援三峡工作坚持项目资金向改善民生倾斜,尤其在教育领域,30年间上海先后援助了万州区28所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1年多累计投入逾3亿元!来看闵行这些援疆干部们的故事》《海拔4500米之上、总人口不到1.5万,上海援青干部为这里带来什么?》等报道。通过专栏、纪录片等专门性板块重点传播对口支援声音,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策划了“山海相连·听见喀什”喀什空中文化月节目,音频视频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充分展现上海对口支援成果,呈现喀什人文艺术、非遗传承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活动全网曝光度突破500万,广播触达人次超1.2亿。大型4K自然人文纪录片《叶尔羌河》在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二是市教委策划的“组团式”教育帮扶、职教联盟、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上海阿爸”等宣传主题已成为媒体广泛报道、深入人心的宣传典型。2024年,以“援滇筑梦”为核心主题,通过推文、宣传片、宣传画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上海教育人才“组团式”援滇的工作成效与心路历程,生动诠释上海教育工作者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奉献精神与专业素养。三是市文旅局依托各类活动,全方位展示民族对口地区文旅特色资源和上海对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化率工作成果。如,在日喀则雪山和乡村举办“雪域·回响”日喀则传统服饰工艺时尚秀,联合上海博物馆,研发推出“上海援藏×上海博物馆”联名文创——拉孜藏刀餐具系列,举办“江河汇流·遍弘海内”——西藏日喀则萨迦唐卡艺术展、“春日徐迦会”西藏文化街市、藏香文化特展、萨迦索舞与传统民乐联合快闪、2024沪喀文化交流周等活动。
二、进一步务实求进,讲好对口帮扶故事
今年,我办联合市委宣传部以“感动——身边的美好”为主题,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阵地意识,弘扬精神品格,突出品牌塑造,力争生动反映对口帮扶和合作交流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宣传内容
1.在政策宣传方面,会同各区共同打造《共话合作交流》栏目,市区联动站高一步,多视角阐释合作交流事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应有之义和时代内涵,选树对口帮扶的“上海样本”;聚焦服务推进阶段性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加大同有关高校、研究机构、社会智库等合作与联动的力度,积极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强专题调研、课题研究、研讨交流等宣传,充分展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理论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成果。
2.在教育、医疗、文化方面,市教委为更好地总结和宣传上海教育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教育对口支援宣传工作,深入挖掘本市教育对口支援中的典型人物与感人故事,全面彰显上海教育的责任与担当;市卫生健康委每年精心策划“组团式”医疗对口支援专题宣传,广泛报道,树立深入人心的宣传典型,介绍对口支援地区医疗技术进步的实例;市文旅局持续联合两地文化场馆,举办各类民族对口地区特色活动,展示民族对口地区特有的文化艺术魅力和两地文化共建成果,进一步发挥文化溢出和辐射效应,切实依托文化浸润行动,深入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文化阵地打造、文艺精品创作等项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3.在讲好帮扶故事方面,联动对口帮扶地区协调做好 《我们这三年——对口帮扶见闻展》主题活动、《丰满乡村 美好沃野》主题报道、《援建之声》连线采访、《彩云繁花》系列报道、《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连载、《并肩的地方是晴天》系列纪录片等宣传项目。与对口合作革命老区深化红色文化领域合作,以抗战胜利80周年、长征胜利90周年等为契机,联合三明持续深化“从 ‘党的诞生地’到 ‘红军长征出发地’”内涵,联合六安进一步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大别山精神,共同开展理论研讨、故事宣讲、红色文旅,红色场馆共建、红色文艺交流、红色遗址保护利用等活动。引导东方卫视 《美好再出发》等品牌节目聚焦对口地区,强化成果推介。
(二)进一步丰富宣传渠道
1.在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方面,继续协调引导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上海对口支援工作,拓宽报道广度、增强报道深度。进一步探索与主流媒体、自媒体平台合作,加强网络新媒体宣传,借助图文、短视频等方式增强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上海合作交流”微信公众号建设,做好大宣传,更好地发挥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宣传引领和信息集散主阵地的功能。尝试使用更多新兴技术手段赋能报道,提升上海对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工作宣传的生动性可看性,加强受众对于对口支援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为持续推动对口支援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如,通过与小红书合作,建立“申小合”账号,以短视频、图文等自媒体传播方式,传播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成果,打造权威、亲民、爱看的政务新媒体平台,重点呈现对口地区推广、工作成果展现、互动话题引导等三方面内容。通过新开新媒体账号“申小合”,努力进一步增强与市民的互动沟通,提高政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及时发布便捷、高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信息。
2.在丰富开展线下活动内容方面,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展陈、社会力量助力对口地区乡村振兴“公益之春”、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等市内市外、线上线下重要活动,借助公益广告资源等宣传阵地,展示对口地区群众幸福生活图景,讲好助力对口地区乡村振兴故事,以宣传促工作、以成效见真章,体现物质精神双丰收。如,策划举办“承诺——上海市助力对口地区全面小康展”项目,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合作交流版块展览。通过影像图片、视频呈现等形式,展现民族团结、幸福生活的没好图景,从而讲好中国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策划举办“感·动——身边的美好”2025年度“公益之春”暨“永不落幕展销会”发布活动,进一步激励动员本市社会力量在民族对口地区开展公益项目,树立典型、扩大宣传、团结引领。
3.在借助社会力量扩大宣传范围方面,我办持续用好热门地铁线路的宣传设施资源,拓展面向广大市民的对口地区宣传流动飞地,通过平面平台等形式,沉浸式展示上海合作交流工作成果。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与我办为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对口支援“三交”工作的良好氛围,联合发布并签订2025年上海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大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市民政局积极引导本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帮扶工作,并依托“沪上社会组织”等公众号平台、《上海社会组织》杂志进行专题宣传。我市持续开展沪疆“银龄行动”,每年组织老年志愿者赴新疆开展智力援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进一步加强互动传播
1.夯实宣传阵地。组织有关媒体力量深入对口地区,掌握对口帮扶生动实践真实状况,着力打造更具权威性的全媒体融合推广矩阵,做好上海与对口地区双向奔赴、“土特产”等主流产品在市民群众中的精准传播。
2.搭建互动平台。在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期间,邀请多家央地媒体,分不同专题进行整体报道和故事挖掘,通过线下互动宣传、现场访谈、声音快闪,深入挖掘展销会的故事和价值,增强观众参与感,通过长三角之声广播电台现场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众意见,不断提升宣传工作水平。
3.加强公众参与。与小红书联合发起“‘感动——身边的美好’暨2025上海对口地区‘百县百剧’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拟在“上海市社会力量助力对口地区乡村振兴公益之春”活动上正式发布项目征集令,面向政府单位、学校、文化机构及广大群众,聚焦上海对口帮扶与合作交流地区的人、事、物,通过短视频征集形式,展现各对口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安居乐业的乡村风貌、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双向奔赴的消费协作,以及上海对口合作历程中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以创新表达方式向全社会推广乡村振兴丰硕成果,讲好乡村振兴中国故事。
(四)进一步加强机制保障
1.强化统筹协调。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搭平台、建机制、聚要素,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援外前方工作机构对照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积极落实好相关工作要求、配合好相关宣传项目,结合实际加强在中央和市级媒体发声,主动引导区级媒体、对口地区媒体开展深入宣传。各新闻单位和宣传平台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落实“小组团全媒体矩阵”“全媒融合推广矩阵”等创新机制,打造项目IP,融合线上与线下媒体优势,推出更多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宣传产品,精心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2.强化组织保障。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援外前方工作机构细化落实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领导小组各相关成员单位、各区合作交流办和各前方工作机构建立宣传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宣传素材申报、宣传工作对接等内容,加强协调和联动,梳理汇总重要影像档案并及时提交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影像档案库;要充分用好前方官媒、区级融媒、本市新媒体等媒体平台,加强信息发布联动机制,强化平台安全管理。各区组织媒体宣传报道情况,每月月底前汇总报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年度考核相关指标评价依据。积极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宣传工作的质效。
3.强化底线守护。持续深化本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域舆情风险评估、24小时监测机制、应急预案管理,重点落实响应时间短、情况处置快、应对效果好的目标。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分类处置、精准引导,发现舆情线索第一时间报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舆情涉及单位要按照 《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方案》要求,在宣传、网信等专业部门指导下分类施策、因情施策,把问题化解在源头和萌芽状态。
下一步,我办将全面深化本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宣传大格局,强化本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宣传新态势,统筹做好思想统一、队伍管理、理论武装、媒体宣传、阵地建设、文化浸润等工作,全面、及时、生动地反映本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情况,更好服务全国、发展上海,争当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排头兵。
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本市对口帮扶工作的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您能多参与上海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
特此函复。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202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