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韬:9个月帮喀什二院成功升“三甲”

        更新时间:2015/07/08 02:55:24  

  再过几天,曾在当地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了辉煌业绩的第八批上海援疆医疗队一期队员就要凯旋回沪,新队员也将在7月底前赶来接班。告别时刻,23位队员很有些不舍,因为他们的总领队、喀什二院院长吴韬还将继续留守。共同经历了艰苦奋斗的战友,了解接下来要打的仍然是硬仗。当记者找到这位被同事们叫做“韬哥”的领头人时,发现他的不舍更甚:“你知道吗,我要欢送的,是一群很了不起的伙伴!”

  一顶仨,带动整个学科

  由吴韬带队,去年2月到喀什的24位援疆医生来自上海20所三甲医院,医学博士占85%,平均年龄40岁。援疆前,吴韬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曾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休斯顿医学中心及英国剑桥大学等名校留学。这次到喀什领受的任务,是他41年人生经历中最大的挑战——区别于以往援疆干部一般当副手的惯例,他不仅担任喀什二院院长,还是法人代表,同时还承担把当时只相当于一家普通专科医院的喀什二院提升到“三甲”的艰巨任务。

  所谓法人代表,就是全权负责。吴韬提前半年就到喀什,一头扎进医院做调研和准备。从前年8月到今天,本可一年享受3次探亲假的吴韬,唯一一次回家,是因为父亲去世……

  医院好不好,“人”是第一重要的因素,由于喀什人才奇缺、医疗条件落后,有着博士、教授头衔的援疆队员,不能只做一个好医生,必须是科室、专业技术的带头人,必须一个顶仨,带动整个学科。吴韬告诉记者,他的伙伴们都做到了!比如从无到有建立了新生儿科、肾内科、血透室,中医科,比如从弱到强几倍提升了原有的每个科室。结果原本计划三年创“三甲”,最终他们只花了9个多月时间!喀什二院门诊满意率达到98%。

  先输血,再帮他们“造血”

  吴韬说:“援疆,就是让我们来帮人的,帮人就要帮到底,帮人就要给人最好的。”

  当初刚到喀什二院时,吴韬很惊讶在这个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极高的地区,却没有新生儿科,以致于援疆医生王来栓抢救第一例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时,出现了尴尬:使用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可医院没有新生儿专用医疗设备,无奈之下,只得从麻醉科借来气管插管钳,又想办法用无菌导尿管代替新生儿吸痰管……

  吴韬介绍,从那时起,王来栓带领的3位非专业儿科兼职新生儿医生以及6位儿科护士开始了零起步的征程。面对缺乏经验的下属,王来栓既当主任,又当主治、住院医生,有时还要干很多护士的活。身体力行,只为一样样教会他们。那些日子,每接一个病例都让王来栓深感“压力山大”:一方面是没有经验的同事们都在看着他,一方面是对上海专家充满期待的新生儿家长指着他创造“奇迹”。后来,王医生晚上干脆不回宿舍了,就在病房隔壁值班室搭了个铺……这位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专家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将一个又一个新生儿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同时也完成了毫无保留“手把手”的教学任务。

  去年8月1日,喀什二院新生儿科挂牌成立,吴韬和王来栓都长吁了口气:这下,可算是戏台搭好,戏也唱起来了。到今年5月,新生儿科已成功救治400多例新生儿。最让吴韬和王来栓感到欣慰的是,刚开始只要晚上有抢救,同事们必定会叫援疆医生到场,后来随着他们水平提升,叫得越来越少,再后来,常常只要打个电话问一下就搞定了。渐渐“脱出身”来的王来栓医生组织举办各种新生儿医学讲座,惠及当地相关医护人员数百人。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信息管理部的查佳凌是援疆医疗队员中年纪最小的。到喀什二院后,他领到的任务却一点都不简单,要为整个医院打造一套信息化运作流程。在这之前,所谓的信息科,其实只有两三个能修修电脑的人。查佳凌先花了一个月时间设计出方案。之后,从启动到上线,半年内查佳凌几乎每晚都在加班。追求“以病人为中心”打造数字化医院的喀什二院信息化体系如今初具规模,医生不仅可以随时通过电脑调取病人资料,云健康平台还能对相关记录进行分析,系统会自动生成并提示医生,协助医生提高诊断质量。这么短的时间内,创此佳绩,査佳凌这个小伙子该有多拼啊!

  吴韬细细讲述新生儿科和信息化建设的故事,是想告诉记者,王来栓和査佳凌只是24位援疆医生的缩影,他们在医疗和管理等方面就是这样帮人的——先“输血”,然后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自身的“造血”功能。

  迎挑战,阿拉不轻易满足

  创“三甲”任务提前完成了,各方面的好评蜂拥而来。吴韬对记者说;“如果这么容易满足,就不是阿拉上海人的脾气!”

  吴韬的“野心”不小。来新疆前,大家都希望医疗条件落后的喀什,能早日和上海接轨,吴韬心里想的是“与世界接轨”。他在喀什二院中层干部学习班上说,我们要迎接新的挑战,要始终把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三甲”不等同于医学“高地”。

  吴韬不是一个喜欢唱高调的人,但他对两年来援疆事业的总结说:这是我的宝贵财富,为此付出多少都值得!队员们临别之际,负责科研的高成金主任医生对吴韬说:“共同的理想和缘分让我们相识,更高远的使命需你继续坚守。”这句话代表了战友们的心愿。

  上海医疗队刚到喀什不久,援疆医生在医院专家楼前,种下两棵小白杨树苗。如今,小白杨已经长到3米多高,即将回沪的队员们再一次集聚在白杨树下,百感交集……什么也不用多说,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唱着那句最喜欢的《小白杨》歌词:“小白杨啊小白杨,它长我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