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更新时间:2022/11/18 18:05:59  

图片 1.png

为促进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要素对接,吸引更多产业项目来沪发展,助力宝山加快北转型、建设科创中心主阵地,2022年11月17日—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2022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对接活动。

图片 2.png

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陈杰,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潘晓岗,上海市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陈尧水,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杨士勤,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学者”特聘教授谭建荣,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强鹏程,上海市宝山区副区长翟磊、丁炯炯,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建行上海分行业务总监涂群等领导嘉宾参加了17日下午的主活动。

图片 3.png

陈杰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寄予厚望。宝山区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合作,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创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优势,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强大的动能。

图片 4.png

潘晓岗在致辞中表示,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国内合作交流,联动本市各区、功能区,搭建更多政企社协同、产学研联动的产业对接平台,吸引更多国内产业项目来沪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家来沪投资创业,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全国、发展上海。

图片 5.png

陈尧水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希望参会各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机器人在产业升级中的赋能作用,在机器人赛道上跑出“中国速度”“中国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上海机器人产业实现新的突破。

图片 6.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谭建荣在线上为活动致辞。他表示,长三角地区是全球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高地,以上海为龙头,各地产业要素融合集聚,发展态势非常强劲。希望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区域间产业平台进一步发挥作用,更好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

图片 7.png

活动中,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863、973计划专家、哈工大国家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作为题为《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智能机器人是长期战略刚性需求,应用场景广阔,先进技术、热门产品层出不穷。全球机器人三分之一产量在中国,中国机器人三分之一产量在上海,建议上海抓住产业领跑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协同创新生态建设,形成“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发展态势。

图片 8.png

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周明玉作了联盟服务推介。2016年,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联合上海市科创办,支持指导成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促进平台—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经过七年发展,联盟已拥有遍布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各城市的会员企业近3000家,成功举办多次“产业高峰论坛”、“联盟大会”、“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路演展示对接会”、产业沙龙等,出席业界人士逾20000人次,已成为洞察行业前沿、催生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今年以来,联盟促成了八匹马、汤姆森、科团、鼎制、榛楝、天太、钛虎、呈合、钛米、重鼎托邦、超能、万为等一批优质的机器人企业落地宝山。下一步,联盟将进一步构建政府、联盟、产业、高校、资金五位一体的产业服务协同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化集群、孵化加速集群、产城融合辅助集群,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图片 9.png

本次活动中,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与宝山区签署《关于推进“北转型”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信息共通、机制共建、项目共推的原则,以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为导向,携手深化国内合作交流,拓展投资促进网络,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推动宝山区“北转型”,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

本次活动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办。为期两天的活动覆盖产业对接、学术交流、前沿资讯分享、创新项目路演、政府园区对接、合作签约、资本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对接、金融政策宣讲等诸多内容,成为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技术、资本、市场全要素对接的重要平台。

图片 10.png

图片 11.png

活动中还举行了机器人企业导入集中签约仪式,由联盟服务导入的12家企业与宝山区完成签约。

近年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深化国内合作交流服务投资促进工作力度。一是与市经信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国内合作交流加强投资促进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整合国内合作交流资源,主动服务各区、各功能区投资促进工作;二是加强与产业联盟、异地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合作联动,依托各类服务平台加强对国内企业来沪投资的引导服务;三是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国内企业跨区域投资大数据研究,为国内企业来沪投资提供数据分析支撑;四是逐步打响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对接、“放大进博溢出效应”等重大活动品牌,为国内企业来沪投资发展提供更大更广的合作交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