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沪滇协作典型案例——组团帮扶同心筑梦 教育协作携手前行
作者:沪滇协作 更新时间:2022/12/14 18:22:01
2022年,上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本着“有限与无限相结合”的思路,创新“会商式”统筹谋划、“组团式”支教送培、“共建式”人才培养、“项目式”结对联盟、“菜单式”网络共享等教育帮扶政策,全面夯实普教发展基础,激发职教改革活力,全面强化帮扶力度,全链条开展上海教育人才“组团式”援滇帮扶工作。
一、深化帮扶合作机制,全面强化帮扶力度
上海深入落实中组部、教育部关于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则,综合考虑全市教育发展水平,2022年派出38名优秀校长、103名学校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针对云南省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27所普通高中和11所职业高中开展“组团式”支教送培,全市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帮扶工作,助力当地构建形成“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
二、优化“组团式”教育帮扶机制,夯实高中学校发展基础
强化“嵌入式”教育帮扶合作。推动援滇干部教师依托所在学校,积极搭建学科教研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交流交往平台,引进上海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师校本研修范式,提升上海市相关高中与云南省高中“手拉手”结对帮扶质量和水平。
松江区教育帮扶团队来到镇雄县以勒中学后,推动制定了《镇雄县以勒中学高中部教师工作手册》,围绕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形成规章制度,并与学校骨干教师开展结对帮扶、推门听课等措施,把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手把手”传授给跟岗教师。坚持“请进来”,推动上海学校与云南相关学校开展结对“送培”,提供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跟岗锻炼平台,吸引云南相关县教师来沪跟岗锻炼。
强化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并举,帮助对口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本土教师队伍。安排帮扶教师与受援学校本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新老结对、课程结对、学科帮扶等,选送被帮扶学校的校领导、教师赴上海学习锻炼或研修培训,实现帮扶教师与本地教师互助互长、共同进步。
徐汇援滇教育帮扶团队进驻红河州元阳高级中学后,创造各种条件为全校班主任队伍提供了培训机会,重点抓班主任、德育导师两支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传帮带“青蓝工程”、组建“名师工作室”,制定具体帮带计划,列出“成长清单”,制定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长路线图”,实施师徒结对、新老结对、课程结对、专业结对、学科帮扶等不间断、延伸性、跟踪式帮教,着力实现“师傅”教得好、“徒弟”学得会,结对发展机制全面建立。
静安区安排广南县第一幼儿园、民族小学、珠琳镇初级中学等校教师来沪参加骨干教师跟岗锻炼与实地培训,有力提升了业务水平。同时,广南县联合静安区教育学会,邀请一批上海中小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到该县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实地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
推动结对学校开展思政育人。沪滇两地学校通过联合开展系列讲座、学科思政、实践思政、创客思政、课题思政等方式,着力推动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杨浦控江中学与藏文中学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为指向的“石榴籽”项目,以学习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相继举办模拟政协项目沪滇连线、帮扶团师徒结对仪式、沪滇结对学校共同录制《灯火里的中国》等活动。
重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沪滇两地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和实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计划,针对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特别是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延安高级中学与金平县第一中学针对对口地区学生中单亲家庭多、留守儿童多的情况,探索推行上海市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导师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关注和激励,关心关注每位学生成长发展。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沪滇两地教育部门共同打造了“沪滇远程教育同步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做好教育信息化的精准帮扶。
上海宝山“组团式”帮扶团队利用本区教育信息化优势,通过“特级教师空中课堂”、线上联组教研等方式打造云南“同侪课堂”,提供教师育人能力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三、优化职教联盟合作模式,激发职教改革活力
深化结对合作。根据当地特色产业需求,搭建东西部协作平台,建立沪滇职教联盟,加强受援地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帮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组建教师团队参加云南省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得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打破该校历史参赛纪录。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与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合作办学,依托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品牌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
澜沧职高教师团队参加云南省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
优化专业布局。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家访调研等方式,帮助当地梳理细化教育人才需求和存在问题,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受援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杨浦区职教帮扶团队带领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学校专业布局,按照专业教学和实训要求重新规划新校区实训场地建设。
推进产业帮扶。上海援派教师聚焦教学关键环节,通过提高课堂实效、开展联合教研、强化实习实训等方式,帮助受援学校提升育人质量。同时,加强学校、企业的产学研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带动帮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企业与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酒店餐饮专业学生提供赴上海相关企业参与任职实训、跟岗实训、见习实训。
四、优化援滇资金投入机制,提升经费使用效益
多元拓展援滇经费。推进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帮扶项目,鼓励全社会参与教育帮扶工作。
徐汇区向元阳高级中学捐赠智慧黑板50套、教师办公电脑20台。长宁区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暨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捐赠2套移动“透明教室”直播系统、500个共享课程资源以及价值50万元图书。
推动实施消费协作。依托上海高校食堂和教育超市渠道,发挥上海高校联办后勤平台配送作用,结合实施“农校对接”和“乡村振兴”,将对口地区优质特色产品带入上海校园。
组织多场云南农特产品进校园巡展活动,并通过线上直播+电商销售方式,开展消费帮扶支持对口地区乡村振兴。
开展特色项目帮扶。上海市级财政启动援建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智慧校园项目,帮扶团队直接指导建设校园门户网站、教育教学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硬件设施配套等工作,指导学校依托智慧校园新平台,优化学校管理机制运行、学校课程建设、学校教学改革实践等,在迪庆州内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