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沪滇协作典型案例——上海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作者:沪滇协作 更新时间:2022/12/24 14:09:24
社会组织是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是联系社会帮扶资源与困难群体的重要纽带。上海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和社会力量充分发动,不断形成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格局,是上海助力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特色和优势之一。
一、桑梓助农,情暖故乡
在沪滇协作的背景下,桑梓小站于2021年11月在红河州西北勒乡建站揭牌,这也是在云南落地的首个桑梓小站。站点资助专业站长扎根西北勒乡,与侨界专家等携手,为当地两个合作社的140个苹果种植农户提供日常服务及助农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桑梓助农”是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品牌项目,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聚焦“三农”中的农民增收问题,发挥侨智、侨力、侨资,通过“3+X”模式(桑梓小站、桑梓助农团、桑梓研学营+新农人支持),委托社会组织专业人才或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由其本人或通过组织本土专业人员为农民提供基础技能培训、日常小组活动及生产管理、农户个案服务、合作社孵化指导、生产资料发放、农户补贴发放等驻点服务,协助农民在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民手艺技艺创业方面搭建发展平台,以先进生产力支持更多农业从业者,让现代农业技术惠及更多新时代农民,实现农户增收,助力乡村共同富裕。同时,资助有志于回乡就业创业的“新农人“(包括在校学生、毕业生等)在校学习、回家创业发展等,为其搭建新农人培养的发展平台,为乡村振兴事业输出更多的年轻力量。“桑梓助农”公益品牌已陆续孵化或支持云南红河州西北勒苹果、红河州芷村镇枇杷、红河州新安所石榴等品牌,累计受益农户家庭数量超过620户,平均每户年收入增加2700元以上。
二、素质教育,研学远方
随着脱贫攻坚的收官,绝对贫困被消灭,但知识的贫困或将成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大障碍,青少年儿童能否在学校习得应对未来生活挑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培养人的核心。由此,真爱梦想将自己定位为一家帮助孩子们“上好学”和“学得好”的基金会。2020年6月,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第六季“去远方”研学旅行活动启动,“去远方”研学旅行活动是一项依托梦想课程《去远方》帮助孩子们走出校门,自主探索广阔未知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项目制学习课程,孩子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一次研学旅行计划,为了自己想去的旅行目的地,自主设定目标、规划路线、制作预算。每年暑假,真爱梦想招募150位志愿者作为评委经过三轮评审从全国各个班级提交的研学旅行方案中,选出评委们心目中最有创意、思考最详细、最有童心的队伍,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让孩子们实现“去远方”的梦想。同时,也鼓励孩子们真实地了解城乡现状、文化历史,激发他们在旅途中成为自信、独立自主、有担当的勇敢追梦人。
三、健康帮扶,守护村医
复星基金会、复星集团以及复星年轻的志愿者们,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社会责任,走出了健康帮扶的创新之路。他们以“我们守护村医,村医守护百姓”为主轴,落实开展“五个一”工程(一个乡村医生保障工程、一个乡村医生技能提升计划、救助一批困难大病患者、组织年度暖心乡村医生评选、升级智慧卫生室),围绕守护、赋能与激励村医三大重点,切实提高或改善乡村医生的保障待遇、专业技能、职业价值和工作条件等,为困难地区培养并留住合格乡村医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12月份,复星基金会为德钦全县80位乡村医生激活意外保险。2020年初,为全县56位45周岁以下的乡村医生激活重大疾病保险。2020年下半年复星基金会为德钦县的乡村医生在执业技能培训上给予支持,组织高潜力、学习力强的年轻村医到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脱产学习,真正提升乡村医生的实操技能。
四、一针一线,梦想落地
穆驰华恩的创始人靳英丽十年来用爱心帮助了1000多位云南绣娘技艺提升,她带领的穆驰华恩品牌也成为中国轻奢设计界的著名品牌,入围上海市伴手礼。上海华恩爱心志愿服务社把服务群众、促进民族团结作为工作重点,根据云南当地实际状况依托乡镇、融入村寨,大力发展具有地区特点的刺绣产业链,创造一村一品的新农村示范点。2021年7月27日,七彩灵鸟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展暨一针一线公益项目签约仪式在长宁德必易园举行。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吴荷生理事长表示基金会长期关注沪滇合作公益项目,助力云南乡村振兴。此次签约,基金会将和上海华阳社区华恩爱心志愿服务社共同支持对云南地区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及文化交流培训,解决少数民族农村女性不出大山的就业问题,使她们提高收入,获得更多尊重,提升家庭地位和自身幸福感,同时,她们就有更多时间陪伴子女、教育子女,照顾家里的老人。一针一线公益项目除了在绣坊建设、绣艺培训外,还将与创意产业协会合作,将直播培训也列入培训内容,赋予她们展示自我、传递美好的技能和平台,与外界形成良好互动。
五、汇聚力量,星火传扬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必扶智”。帮助困难地区、困难家庭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是精准帮扶的重要内容。“萤火虫扶贫助学团队”由上海地洲智慧能源集团2008年发起创建,目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500多位爱心人士,一直行走在帮扶济困、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萤火虫助学团队中分工明确,分为走访团队、资料组团队、资助人团队和回访团队。为了确保资助志愿者的每一分钱都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萤火虫助学团队坚持实地走访。同时,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萤火虫助学资助的对象主要是非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学生。被资助的对象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除了家庭确实困难,被资助的孩子必须热爱学习,有上进心,无不良嗜好和习惯,且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坚持读书。除此之外,为了能够精准助学,萤火虫助学有一套统一完备的具体流程。志愿者实地走访核实后,达到资助条件的学生资料会由资料组的志愿者传递给资助志愿者,资助志愿者会一对一进行资助,每年固定资助10个月,资助金额为每个月400元,一直资助至学生高中毕业。“萤火虫”资助志愿者不仅要进行物质资助,每个月还需要通过至少一次的电话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资助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和心理疏导。在这样负责任的资助和正面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下,一些被资助的困难学子变得更加阳光和开朗。每年,“萤火虫”团队还到学校与受助学生恳谈,帮助他们坚定信心、看到希望、找到方向。2017年起,“萤火虫”把麻栗坡县困难家庭的高中生定为资助对象。当年11月,“萤火虫”派出11名志愿者,深入麻栗坡县11个乡镇49个村,走访了93个学生家庭。志愿者们详细了解每一户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并鼓励孩子们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经过仔细筛选,“萤火虫”确定了当年的62位捐助对象,他们将获得每人每月400元的生活补助,直至高中毕业。全县有100多名孩子得到了“萤火虫”的助学资助。2019年,在民建普洱市委的争取下,“萤火虫助学”第一次落地到普洱市,当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萤火虫”走访志愿者汇集普洱,在上海挂职干部和普洱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他们深入到景东彝族自治县的偏远乡镇的山村进行实地入户走访。2020年,第二批“萤火虫”走访志愿者深入走访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景东彝族自治县的家庭。2021年,“萤火虫”的足迹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扩大到了西盟佤族自治县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至今,“萤火虫”已经在普洱市的4个县发光发亮。
六、蓝天挚爱,承载希望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因病致贫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类型。这种疾病偶发性强、治疗难度大、治疗时间急迫,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和负担,而且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靠资金资助,而需要多元多层次的救助方式。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美滋润心”关爱儿童专项基金与丽江市卫生健康委签订《丽江市“爱心”慈善帮扶项目合作协议》,筹措资金,搭建平台,利用上海市先进的医疗资源,对患病家庭提供精准的医疗救助。2021年10月18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美滋润心专项基金创始人、“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余慧文率队来到云南丽江,启动丽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并举行捐赠仪式。在启动仪式上,余慧文表示,自己对云南、对丽江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曾为宣传丽江做出不少努力。此次,美滋润心专项基金落户丽江,也算是圆了她的心愿。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扎实开展好项目,让更多丽江心血管类医务人员得到培训提升,让丽江更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有效治疗,恢复强健体魄,茁壮成长。
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和市政府驻昆办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搭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平台。一头通过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和援滇干部反馈受援地急需、群众有突发困难、财政援助资金未覆盖的帮扶需求,一头通过民政渠道联系一批有实力、有意愿的基金会,再由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和援滇干部落实公益项目,以此打造“社会组织认领乡村振兴公益帮扶项目”工作模式。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达到精准帮扶、传递正能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