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丘北县:以“纺织工”品牌为引领,勾勒就业好图景
作者:上观新闻 更新时间:2023/01/03 16:10:1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隶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约46.8万人。近年来,丘北县积极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将“劳务经济”的蛋糕做大做强。2021年10月,“丘北纺织工”劳务品牌在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和“就业带动类劳务品牌”两项荣誉。荣誉背后,一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的数字更引人注目:2021年丘北县有脱贫劳动力4.5万人,转移就业3.4万人,脱贫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率高达75%。
“输出一人,致富一家”,丘北县是怎么做到的?沪滇协作形成合力,从激活脱贫活力、拓宽务工渠道、保障就业通路等方面,持续为“丘北纺织工”劳务品牌保驾护航,催生农村劳务经济的新崛起。
头雁带动,激活脱贫动力
壮族小伙张朝兵做梦也不曾想到,有一天能成为洪合镇毛衫加工产业的领头人,带着乡亲们一同创业致富。洪合镇隶属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是我国知名的“毛衫之乡”,生产的毛衫通过专业市场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日韩、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年前,为了摆脱贫困,刚初中毕业的张朝兵离开丘北县天星乡,不远千里被输送到洪合镇,成为第一代“丘北纺织工”。在工作中,他和同伴们发现羊毛衫制品加工价格高、技术含量低、加工灵活方便,于是几个丘北籍小伙合计起自立门户,扎根纺织产品加工行业。
腰包鼓起来后,他们在家乡盖起了新楼房,购置了新家具,还有小轿车和大家电。“‘头雁’的示范效应,让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丘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树发说,“外出务工人员靠勤劳双手致了富,我们也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借此教育、引导群众不能有‘等靠要’思想,并鼓励老乡人带人、户带户到洪合镇一带务工。”
“我2006年就来洪合务工了,这里发展得比较快。从天星乡出来务工的劳动力,约有7成在洪合做纺织加工。”脱贫户张朝成说,他与张朝兵是同乡,如今夫妻俩都在洪合镇打拼,“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收入不是很理想,两人每年的纯收入在8万元左右”。
经过多年培育,“丘北纺织工”劳务品牌日趋响亮。丘北籍纺织工的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2020年底的1.3万人,其中创业者达30余人,年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年务工收入超过7.8亿元。
“劳务品牌的影响力在江浙一带逐步扩大,在江苏省丹阳市,我们也有几十名务工人员在纺织公司工作。”杨树发介绍,“丘北县有超过25万劳动力,通过‘丘北纺织工’劳务品牌的建设和引领,2021年,间接带动17.8万劳动力转移就业。”
此外,沪滇劳务协作项目为外出务工提供各项惠民奖补政策,进一步激发就业活力,推进富余劳动力由自发转移向培训后有组织转移输出转变。自2018年以来,对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稳定三个月及以上的人员,利用沪滇劳务协作项目资金,累计兑现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奖补1822人,兑现人力资源机构就业服务补贴1764人。
培训赋能,拓宽务工渠道
在上海乃至长三角等东部地区,家政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大量用工缺口。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要,厨师、护理、电子商务等培训班逐一登场。2022年,沪滇劳务协作开展技能培训450人次,培训后预计实现180名劳动力转移就业。
好的劳务品牌是一张就业“金名片”,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质量认证”。2020年8月,丘北县选派了2名党员前往洪合镇建立劳务工作服务站,实施跨省送技能培训、流动党员党组织双向共管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丘北纺织工”劳务品牌质量。站长李程说,“丘北纺织工”目前在洪合镇成立了6个流动党支部,确保每位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提高了丘北籍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劳务工作服务站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引入培训学校,采取跨省异地劳务培训的方式,组织在嘉兴务工的群众就地参加培训。培训兼顾“理论”与“实操”,结合民族服饰制作与羊毛衫制作工艺流程,开设了包含民族服饰制作工具使用、熨烫工艺、缝纫工艺、成品规格及服饰类别等纺织类课程,培训脱贫劳动力93人,并全部取得培训合格证书,辐射其他劳动力1万余人。杨树发介绍,丘北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务工人员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点对点”服务,保障就业通路
2022年2月18日下午,文山飞往上海的航班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这是自2020年起,沪滇协作每年春节都会组织的包机,助力文山外出务工人员返沪复工,或经上海中转赴长三角返岗复工。
“90后”姑娘刘贵花从飞机上走下来,脸上写满了期待,她即将搭乘专车前往江苏丹阳开启新的就业时光。“不仅有免费的专机、专车直达,还统一进行核酸检测,增加了安全性,免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今年是“点对点”返岗包机的第三个年头。这项服务由沪滇两地人社部门牵头,上海启蒙人才服务公司组织对接,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障文山务工人员安全出行、有序返岗。
“公司在丘北设有两个办事处,一个办事处在丘北客运站,实现老百姓‘出家门到厂门’的目标;另一个办事处在丘北老城区,主要收集、汇总有意愿外出务工的人员信息,特别是到长三角一带就业的,面试通过后,我们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进行对接,把人员送到用工单位。在各方努力下,今年首批返岗就业的务工人员人数较前两年实现了翻番。”上海启蒙人才服务公司负责人张晨光说,“上海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对文山在沪务工人员面临的生活困难,我们公司还协助虹口区人社局在5月初进行了‘点对点’慰问,每人发放价值约500元的慰问物资,共131人。”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沪滇劳务协作努力搭建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双赢平台,不仅为云南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增收的发展机会,也为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稳岗稳产作出贡献。下一步,沪滇协作将继续发挥作用,助力“丘北纺织工”劳务品牌发展提升,推动越来越多品牌持续叫响,让劳动力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