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潮涌苏州河

        更新时间:2023/05/17 16:26:31  

2021-2022年度各地驻沪办事机构“双服务”活动部分突出贡献单位案例展示

2021年以来,各地驻沪办事机构紧紧围绕两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在推进党的建设、落实疫情防控、深化两地合作、助力对口帮扶、引导投资促进、积极参与进博会、服务社团组织、维护社会稳定、规范内部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助推上海与各地的合作交流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组织开展的2021-2022年度驻沪办事机构“双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中,各地驻沪办事机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涌现出了一批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典型。因此,我们收集选编了本轮“双服务”活动中被认定为突出贡献单位的部分案例进行展示,旨在巩固成果、相互学习、启发引领、取长补短,持续深化“双服务”品牌效应。

风从海上来 潮涌苏州河

苏州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源自太湖之畔,汇入东海之滨,联结着上海和苏州这两座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城市。多年来,苏州驻沪联络处像苏州河一样,默默地把来自太湖的水和来自海上的风融汇在一起,激荡起投资促进工作的阵阵春潮。沪办牢记当年“星期六工程师”的故事,按照“学习上海、对接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的工作思路,为两地经济建设发展架桥铺路。

一、在困难中前行,从学习“上海精神”中汲取力量

在投资促进工作中,沪办遇到了三个实际困难。一是苏州和上海太近。高铁十几分钟,开车也不过一个多小时,两地几乎无缝连接,沪办这个“桥梁”要发挥作用很难。二是散装“苏大强”太强。苏州经济总量位于全国各大城市第六位,所辖十大板块,独立竞争意识强,在投资促进工作中也各显神通,沪办这根“纽带”要发挥作用很难。三是苏州产业升级太快。苏州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目前产业已经处于升级换代阶段,对新引进企业的科技含量、发展前景、环保标准等都要求很高,对项目不是“放在篮子都是菜”,而要挑挑拣拣,沪办这个“渠道”要发挥作用很难。面对诸多难题,沪办从“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中汲取力量。一是以信息优势弥补地缘“劣”势。针对“两地太近,难有作为”的难题,通过发挥全国驻沪机构横向到边,苏州在沪商会纵向到底的资源优势,弥补地缘太近带来的“灯下黑”劣势。二是以党建引领凝聚散装力量。通过党建引领的方式,筹建苏州在沪单位商会联合党总支,定期召开苏州驻沪机构联席会议,握指成拳,使十大板块在沪投资促进工作形成有效合力。三是以精品项目跨过落地门槛。通过发挥招商引资桥头堡功能,使推荐到苏州落地的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用精品优质项目解决“落地苏州门槛高”的难题。

二、在对接中奋进,在承接上海“溢出效应”中抢抓机遇

沪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契机,主动承接上海“溢出效应”,坚持“尽心牵线、尽我所能”的理念,为苏州经济发展做贡献。一是围绕产业方向抢抓机遇。克服疫情影响,围绕苏州急需发展的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纳米材料、半导体、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主动拜访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商飞公司、张江人工智能岛、国泰君安、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国际智能制造促进中心等组织和企业,寻找合作机会。二是依托商会平台抢抓机遇。引导和服务商会企业参与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苏沪两地产业一体化。商会会员企业先后有中锐集团、东方控股、博尔捷集团、新朋股份等企业回苏州投资兴业或增资扩股,新朋股份吴江项目承接了特斯拉公司储能的主要业务。由张家港商会会长单位投资开发的张家港闲心公社旅游度假项目已成为上海东方电视台影视拍摄基地、苏州市老干部疗休养定点单位之一,并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组织引荐上海市智能制造行业协会与张家港乐余镇、中国天楹公司与张家港保税区等对接,“凤凰艮坤智能制造创新园”项目投资达5亿元。三是发挥上海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上海经济中心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牵线引荐中国铁建上海公司、龙光集团、中科汉韵半导体有限公司、均和集团、旭辉集团、五矿证券投资基金、中园慧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央企及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与苏州各相应板块对接洽谈。

三、在融入中努力,在服务上海经济发展中积极作为

沪办在服务苏州经济发展建设同时,始终牢记“双服务、双促进”的职责,在服务上海发展中贡献力量。一是为两地“前店后厂”合作模式牵线搭桥。积极助力苏州相城区在上海虹桥商务区设立苏州(相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产业园启用后,已有中智行、中科创客、国新基金、真格瓴为、三行资本等近20个项目先后入驻,为苏州优秀企业在上海参与全球合作提供了载体平台,也为上海虹桥带来了更多的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二是为上海企业拓展业务创造条件。积极协调苏州昆山市有关方面,促成上海蓝果特医临床营养与健康食品研究院正式落户苏州昆山。积极协调苏州市有关单位,促成国泰君安在苏州成立一级分公司。同时,沪办还为总部在上海的央企和重点民企在苏州的业务拓展提供帮助。为中铁置业在昆山项目、中车交通在吴江项目、旭辉在太仓项目的推进落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三是为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协调。疫情期间,积极联系苏州支援上海抗疫医疗队,为医疗队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便利,为上海抗疫做贡献。近期,还积极联系常熟市有关方面,着力协调上勤集团解散关闭常熟市盛勤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老大难”工作,避免激化矛盾,为稳定发展消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