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千里之外的“温暖之手” 牵起这个“鸟都没有的地方”

    作者:奉贤区政府合作交流办     更新时间:2023/07/04 18:34:46  

这里是远隔上海2000多公里,海拔1600米的阿尼么村,因为一场千里之外跨越时空的牵手,它成为了漾濞县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

从“鸟都没有的地方”到“石头带来的吉祥”

“阿尼么”是彝语,翻译成汉语就是“鸟都没有的地方”。  

如果不是东西部协作,阿尼么将如同无数个普通的小山村一样,守着满山的石头,静静地沉寂在那里,不为外人所知。

2019年,返乡青年李永康回村创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计划,在东西部协作鼎力支持,让这个小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9年以来,阿尼么村共实施沪滇协作项目5个,开展村落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进村道路硬化、户间道路改造、村庄美化绿化亮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并在整个村庄就地取材,以石头、古树、音乐为主要元素来打造乡愁。

今年五一期间 ,阿尼么游人如织,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阿尼么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8300元,上升到2022年的16829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村民也自发将“阿尼么”翻译为“石头带来的吉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李卫东家是进村的第一户人家,处于比较显眼的位置,放了大半辈子羊的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也能从“羊倌”改行当上“老板”。

通过东西部协作,他把自家的房子改成了民宿,石头铺的台阶、石头砌的墙、篾席吊的屋顶......民宿的名字也起得很实在——“放羊阿佬家”。虽然小院还在装修,但是来到这里的人已经想着一开业就去住上两天,听听“放羊阿佬”讲讲过去的故事。

从最开始的“007艺术农庄”,到现在的“放羊阿佬家”“教书先生家”“榕树院”“天福园”“老社长”“老支书”“七里香豆腐”“老营长”等特色民宿的出现,也见证了沪滇协作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模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过程。

“我们通过持续投入项目,把产业发展基础做起来,激活老百姓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推动当地老百姓主动参与进来,共同振兴乡村,实现增收致富。通过示范带动,一个村带动一个村,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整个县的产业发展壮大了,民富县强,我们的帮扶就有成效了。”奉贤区援滇干部、漾濞县副县长骆永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