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烂阳光下,共享发展新成果” 闵行篇之二
作者:长三角之声 更新时间:2023/08/31 16:34:16
自2012年闵行区与保山市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双方携手并肩走过了情深意浓的十一载。进入东西部协作新阶段,上海市和闵行区每年接续选派干部、援助资金、引入企业、对接消费,目前已有12家上海企业落户保山,投资突破10亿元,每年上海向保山采购农特产品价值已突破2亿元。
说起上海市民熟悉的“云品入沪”,就不得不说起龙陵石斛。龙陵县素有“滇西雨屏”之称。凉爽的气候和充足的降雨为石斛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2022年,龙陵石斛种植面积达39000亩,鲜条产量达9000吨,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上海援滇干部、挂职保山市龙陵县委常委、副县长周煜斌向主持人雨兰介绍了近年来,以沪滇协作项目为“新引擎”,“中国紫皮石斛之乡”龙陵,打出了良种培育、标准种植、花卉营销、品牌运营“组合拳”,推动石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东西协作山海情,沪滇帮扶一家亲。”龙陵县石斛研究所借力沪滇协作项目,强化科研合作,以建设科研平台、选育优质良种等为重点,打造多功能的中国·龙陵石斛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推动科研成果向服务斛农、服务石斛生产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转化,以科技赋能石斛产业。
2003年创建全国第一个紫皮石斛集约化种植基地以来,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陵石斛产业带头人段兴恩和团队开创了全国紫皮石斛集约化种植、种苗繁殖先河。还先后研发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
保山市龙陵县以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很多生态、绿色的好产品。然而这些好产品在几年前却“养在深闺人未识”,未能很好地变成造福一方的“财富”。近年来,随着沪滇协作深入开展,很多“龙陵特色”产品开始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
在沪滇协作专项资金帮助下,供销社整合全县农产品以电子商务推进沪滇消费对接,以多种消费协作方式,在龙陵与上海之间架起农产品流通的“高速路”,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值,缓解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龙陵县龙江乡党委书记彭丽艳介绍说,在援滇干部接续努力下,解决了龙陵县村村寨寨广大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自2021年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以来,上海第五人民医院五院共派驻龙陵3批次15名优秀专家,在龙陵全面开展了专科组团式帮扶、多学科组团式帮扶、延伸帮扶。
挂职龙陵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援龙陵医疗队队长陈文杰向雨兰介绍了在沪滇协作帮扶之下,龙陵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迅速发展,医疗质量管理也显著提升。
这些年,一茬又一茬援滇干部远赴龙陵,用双脚丈量“第二故乡”的每一寸热土,深入基层一线用心体察群众的实际需要。
近年来,龙陵石斛产业进一步壮大,粮食连年稳产保供,甘蔗、“两烟”、茶叶、核桃、生猪、肉牛、龙陵黄山羊等产业持续巩固。沪滇协作“政府援助、人才支持、企业合作、社会参与”的帮扶格局,增强了帮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海市与龙陵县7年之交,不仅与“雨城”人民结下深厚情谊,更是让滇西雨屏绽放新颜,我们相信未来两地共建也将会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