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烂阳光下,共享发展新成果” 普陀篇之四

    作者:长三角之声     更新时间:2023/10/17 19:05:00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的巧家县,曾是云南省8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2021年被确定为云南省27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任重道远。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自2021年6月普陀区与巧家县结对协作以来,两地干部群众跨越山海之遥,汇聚千里之情,共同书写东西部协作新篇章。

按照“中央要求、巧家所需、普陀所能”的原则,上海普陀和云南巧家互帮互助、精诚协作,普陀区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山水情谊”,用真情实意,真金白银帮助巧家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为巧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我们采访上海援滇干部,挂职巧家县委常委、副县长华明来的时候,他三句话就没有离开过当地的产业发展、产业振兴。

援建项目是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最有力支撑。白鹤滩街道办事处主任黄高君介绍说,为了振兴因受白鹤滩水电站库区蓄水影响的传统手工红糖产业,普陀区投入大量资金,把近2000亩荒坡改造成了光照充足、灌溉丰沛、耕作便利的高标准甘蔗种植基地,有力帮扶了当地的产业振兴。

今年的第六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巧家小碗红糖特别受到上海消费者的青睐。

巧家县万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启华说,近年来,在上海援滇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利用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优势,聚焦展、销、推介、招商一体化活动,强化与上海企业沟通联系,拓展合作领域,深化两地产业交流合作,巧家红糖产品不断升级迭代,市场越来越宽广。

走进蒙姑镇文笔社区民族服装厂,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靓丽的布匹与服饰,一排排绣花机、缝纫机正快速飞转,工人们正专心致志地忙碌着,全情投入生产中。这是巧家县移民后扶建设项目之一,移民在“家门口”上班,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巧家县蒙姑镇党委书记李少金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库区涉及5万余移民,城镇化安置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会致富、能幸福。

围绕深化落实“四个+”的产业发展模式,上海援滇干部多方奔走,通过东西部协作引入了注册在普陀区的欣通惠荣公司来巧家县投资,开展以甘蔗渣、竹浆为原料的绿色环保包装容器产品生产项目。项目充分考虑了上海企业总部研发、技术市场以及巧家当地电力成本、原料人力的比较优势,形成了销售在上海、生产在巧家的产业转移发展模式。

上海援滇干部、挂职巧家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之晨现在想想这个项目的投资建设,有着无限感慨。

通过这个项目,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蒙姑镇文笔社区建设了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的绿色环保产业生产基地,以承接该产业落地巧家。这个项目极大地有利于库区移民就近稳定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并带动当地餐饮、消费、物流等延伸产业的发展。

2021年8月,上海市普陀区派出了4名工作人员到昭通开展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施晟悦就是其中的一员,担任巧家县乡村振兴局东西部协作联络专员,开展为期一年的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

援滇一年,他把自身作为沪滇协作项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尽自己所能参与到巧家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工作事业中。一年的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很快要结束了,而施晟悦因为舍不得离开巧家,又主动申请再援滇一年。这一次,他又主动请缨,要求再延长一年。

正如许多巧家的援滇干部所说的那样,“来到这里、了解这里,也更深地理解了国家东西部协作的深意,对巧家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牢记自身使命和重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做好援滇工作,以工作实际为巧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普陀区与巧家县结成“亲戚”以来,两地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在多个重点领域,不断深化着两地协作。携手并进,共同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业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