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助力云南学子德技双丰收 组团式帮扶鼓励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文汇报 更新时间:2023/11/21 18:25:19
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番禺学区的90多名“小叶子”志愿者担纲起厨房切配组的工作,为进博会上各国来宾提供可口餐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有17名学生来自云南。通过沪滇职教联盟,他们怀揣职业梦想走出大山来到上海读书,还借此机会走上了世界展会的平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今年,沪滇职教联盟按上海市教委要求,组织上海市14所中职校开设24个专业,面向云南全省投放招生计划共计1000人。涉及云南昆明、楚雄、保山、丽江、大理、红河、德宏、昭通、曲靖、文山、临沧十一个地州的76个县市。
沪滇协作七年来,上海中职校累计招录培养云南学生近9000名。
就在今年,“云南武定乡村振兴学院”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成立,这是云南省首家探索“部、省、州、县、校五级跨区域共建联动机制”的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学院,将为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
据了解,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是“沪滇协作”项目重点帮扶学校。新成立的云南武定乡村振兴学院将继续发挥沪滇协作优势,整合资源,合力提升武定县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教师培训、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学历人才培养、社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能级,探索一条以县域职中为基点,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沪滇合作新模式。
引入“班组管理” 个性化教学助力健康成长
上海市贸易学校2020级食品安全专业的陈江萍,来自云南丽江的一个小山村。怀着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一个“带着家乡走出去”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幸运如她,陈江萍遇到了“职业教育精准帮扶东西协作行动计划”,15岁的陈江萍怀揣梦想,来到上海开启人生新征程。
在学校里,陈江萍学习了西点工艺美术、食品理化检测、蛋糕制作与装饰、食品感官评价等专业课。两年多时间里,她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校奖学金,还荣获上海市一等奖学金荣誉。这位小姑娘对美好的未来憧憬无限:“我要成为家乡咖啡等食品的宣传大使,让云南美食走出大山。”
在上海的中职学校里,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陈江萍”正不断涌现。沪滇职教联盟各个成员学校,为云南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一生一策地指导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的案例不胜枚举。
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庞大的员工队伍中,每年都会有约600名从上海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加入,李保艳就是其中之一。她来自云南一个只有20多人的小村子,通过沪滇职教联盟来到江南技校读书。毕业后,学校老师为她争取机会,成为了集团的一名“空姐”——学习操作船坞旁边的高吊吊装。有“恐高症”的她实习了一个月,实在想放弃,妈妈开导她:“来都来了,慢慢就好了。”她愣是坚持了下来。
就这样,如今工作已经两年的李保艳,吊装过超大型集装箱船和超大型液化气船约32艘。师傅梁进月对她赞赏有加:“这个小姑娘很能吃苦,她虽然刚开始想放弃,但她听妈妈的话,慢慢就珍惜来这里工作的机会,不管是啥脏活累活都抢着干,现在已经是我们团队的骨干,可以独立工作了。”
上海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王春年介绍,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校园到企业岗位无缝衔接,这两年,学校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将企业管理中的“班组管理”制度引入课堂,提早让学生适应区域化的建造模式,并且采用情景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尽早适应造船厂的工作环境。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像李保艳一样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散发光芒。
“以美育德” 为云南学子塑造阳光心态
2021年6月14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腾飞”龙狮队42名队员以近乎零失误的完美演出,蝉联高中组传统项目一等奖,这是“腾飞”龙狮队在龙文化大赛传统组赛项中的连续第6次卫冕。
19材料环测1班普雄芹同学谈到当年殊荣时仍难掩激动:“要感谢沪滇协作精准帮扶政策,让我能有机会从云南来到上海求学,让我增强了自信心,敢于表达表现自我,也让我收获一群志同道合、勇于奋斗的小伙伴。”龙狮队员们的成长历程,正是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云南“材”子成长的缩影。
扶贫先扶志,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育人,让对口地区的孩子们走出去接受良好教育便是精准帮扶的重要任务,而让孩子们掌握一门谋生技能的同时,能在心性、品格、才艺等方面获得综合成长,更是职教帮扶的重中之重。
在对云南学子的艺术爱好培养工作中,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也组建了18、19、20级云南管乐班,激发学生们的音乐潜能。学校从购买乐器、指定专业教师指导、定制演出服装等全方面保障,让云南学子安心学习,“零”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增强其自信心。润物细无声,云南学生从对管乐的“零基础”开始,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音乐的强大凝聚力和独特魅力悄悄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行为规范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良好的养成。
每逢寒假,云南学子将踏上返回家乡的漫长旅途。考虑到不少学生是第一次走出大山,上海各中职校都派出老师参与到送生返乡的工作中,联盟牵头单位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更是将返乡工作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找寻回家的路”。通过对学生生源地的调查进行分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询返乡路线和机票车次,总结出最佳性价比的回家路线。特别是鼓励学生厉行节约,学校更是派出老师,陪伴孩子一起坐起了“绿皮车”。
“这不仅是一次温暖的护航回家行动,更是很好的一次德育教育活动。”沪滇职教联盟秘书长、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玮说。
该校商务管理系副主任、云南班班主任杨钧还记得,第一次送孩子们回家的场景,“有些孩子的家需要火车、汽车、步行辗转50多个小时才能到达,看到他们家里房屋内简陋,家长依旧坚定地把孩子送到上海读书,老师们也都深受感动。”
2019年1月,学期结束临近春节,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学生科长和云南班班主任等5名党员教师护送学校云南学生踏上返滇回乡路。4天、3城、4家的家访,带回来的是令学校老师震撼、心酸又欣慰的故事。家访其中一位蔡同学,他的家连“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木条搭建的房屋四面透风,屋里只有一张床,屋中间挖出一个土坑,在坑里烧柴取暖,屋外则是绵延的群山一眼望不到尽头。尽管老师们对学生家庭的情况心中有数,但看到眼前的场景仍忍不住湿了眼眶。
当一张张家访的照片在学校年终工作总结会上播放时,老师们的心都沉了下去,立即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沉了些,随之又欣慰于孩子们如今终于在大好的政策支持下,从大山深处“走”到了上海,开始走上了他们的灿烂人生之路。灿烂人生路走得稳,得益于学校对他们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走得好则归功于学校始终将云南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落实,让云南学生进入知名企业实习、就业,最终在上海扎根、发展。
校企深度融合 为云南学子铺设职业生涯之路
如何通过教育帮扶,让云南学子掌握知识和技能,振兴自己的家乡?在上海市贸易学校副校长蒋波平看来,仅仅培育一批技能人才还不够,还要将上海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经验带到云南。
说做就做,去年,蒋波平将上海几家咖啡相关的企业带到云南,向他们推介云南当地品质较好的咖啡豆产业,积极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今年,云南部分学校校长到上海考察时,蒋波平还将他们引荐给麦当劳中国总部,洽谈通过沪滇职教联盟,为云南当地培养更多麦当劳店长后备人选。“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可以先进入上海的麦当劳企业工作、学习,成长为店长后备人选,为云南的麦当劳店输送人才。”蒋波平说,这既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也为麦当劳在云南打开了市场。
自2017年至今,上海市环境学校共招收云南建档立卡贫困学生670多人。这几年,为了云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拿出新能源汽车等硬核专业名额,专门招收云南学生。
为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环境学校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来班级授课,将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融入课堂,将运用于生产一线的企业岗位标准和规范纳入校本教材。例如邀请德昂公司资深工程师施传瑜讲授《中央空调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课程等,学生通过与一线技术骨干的课堂交流,不仅对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的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拥有了感性认识,并且掌握了岗位需要具备的专业技术知识。
此外,为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满足企业对员工持证上岗的要求,环境学校分批次组织云南学生参加低压电工上岗证和高压电工上岗证的考试。在备考过程中,双方的专业教师和技术骨干共同研究培训方案、商讨培训安排,他们带领学生们一道,将“泡”在实训室集训和干在一线岗位实操相结合,最终考取率达100%,不仅增强了学生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并且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让校党委书记王亚彬一直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校企合作,让这些云南学生了解上海教育文化和上海企业就业前景,是使他们产生文化认同的关键所在。
王亚彬说,2021年,上海一家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在无意中得知环境学校每年面向云南招生,深受感动。主动要求到学校与学生见面,并提出资助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等。该企业还在学校设立专项帮困基金,提供给在校园内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部分经济上的资助。
去年,这家企业又将上海招收云南学生的情况告诉给云南商会,进一步拓宽了沪滇职教联盟在云南当地的知晓度,为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实现梦想提供可能。
“组团式”帮扶 真情帮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2年7月,上海深入落实中组部教育部等8部委组织的国家乡村振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派出11名校长,22位优秀教师组成帮扶小组对接云南怒江、普洱、昭通、红河等九个地州十一所职业高中。这其中有来自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3位教师和来自禄丰市职业高级中学的5位教师,他们跨山越海、携手踏上了帮扶支教的征途。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如何在楚雄武定这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开展工作,给到学生更好的教育,让他们获得成长,为国家乡村振兴培养人才是摆在帮扶小组面前的一个课题。
刚到不久,“组团式”帮扶小组组长、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付磊得到了上海市援派武定县副县长朱江的支持,通过沪滇协作机制找到了热心企业家,上海荟荃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业帆。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研讨校企合作,为培养学生搭建起一个好的平台。
2022年8月29日,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与上海荃荟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以“荃荟管理班”的形式共建酒店管理专业,学校负责招生和教学,企业负责学生实习期前3个月的加强班教学,并按计划安排学生到上海进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还可自愿进入企业工作,企业保证待遇不低于市场标准,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企业负责进行补助,为武定职中的学生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和有保障的未来。
除了改革教学,组团式帮扶团队还支持学生参与各类技能比赛,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风采,从而鼓舞更多的孩子努力学习、技能报国。团队到位不久之后,付磊即安排周封伟老师辅导158班的许斌斌同学参加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赛项的比赛,并担当翻译。周封伟老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和许斌斌放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刻苦地训练,两人训练到深夜才休息是常态。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帮扶团队和许斌斌同学的努力有了回报,他成功进入决赛,并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他也成为了云南省唯一一位在2022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中职生。
2022年,作为“组团式”帮扶团队,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党委书记汪志颖等三人组成帮扶团队,结对帮扶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仅仅一年多时间,就让这所当地职业中学发生了很大变化。
汪志颖介绍道,此前,全县只有两家企业与学校达成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渠道不够丰富。到了澜沧,几位上海教师为校企合作而奔走,眼下,已经有20家在当地落户的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意向。比如,学校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每年为企业输送AI数据标准师;与安琪酵母公司合作,每年定期输送优秀毕业生。
不仅如此,光筑集团、部分五星级酒店等还与学校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从源头上解决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打通了就业渠道,汪志颖还思考着,如何架起学生升学的立交桥。一年多来,学校与云南省内三家优质的公办高校合作,尝试在四个试点专业施行3+2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今年,学校共招收了956名新生,创学校历史新高。贯通班级的部分学生中考分数,甚至超过了当地高中录取分数线。
帮扶团队跨山越海来到云南,给当地学校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他们竭尽所能给这里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真情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的工作还将继续,他们将用智慧、汗水和热情继续做好教育帮扶工作,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