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永不言败,山里娃有了充满希望的前途

    作者:文汇报     更新时间:2023/11/29 19:00:07  

盐津县地处乌蒙山脉,是典型的云南山乡。去年夏天,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市闵行区田园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付宗亮来到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担任对口帮扶的盐津县第三中学校长、县教体局副局长。面对艰难的挑战,付宗亮和上海帮扶团队选择勇敢担当。如今,经过一年努力,当地师生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树立锐意进取的校园“行”文化

上海帮扶团队在盐津三中深入调研。该校六成以上学生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孩子,普遍缺乏信心。当地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45分钟”,上完课离开办公室,更别说互相讨论集体备课了。还有人说,按照“传统”,50岁以上的教师就可“躺平”了,给他们压担子不合适。

付宗亮组织开展全校文化大讨论,从传统校训中提炼出一个“行”字。确立锐意进取、努力奋进、拒绝平庸、知行合一的“行”文化体系,将永不言败的精神注入师生的思维中去。盐津多山,付宗亮从住处到学校往返要走1000级台阶。现在的校园是炸平了山头才建起的校舍,炸山留下了许多巨石,正好装点学校环境。于是,新的盐津三中精神刻到了石头上。学校的楼房、道路,都重新命名,寓意凡事重在一个“行”字。设计了新的校徽,寓意华丽的转变,佩戴在每个学生的胸前。

一池春水就此搅动。大山的孩子需要鼓劲,要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除了知识教育,心理教育、成功教育同样重要。在校园文化引领下,开展了很多集体活动,学生们大声唱歌,洋溢出青春的激情。整个校园的氛围改变了,当地教师的干劲提上来了。这也为后续的课程教学改革做了很好的铺垫。

鼓励教师走出去

着手教学改革,从教师坐班开始。付宗亮要求教师坐班,要求互相听课、集体备课,要求增加考试测验,开展考试质量分析。

盐津三中教室少。考试又必须一人一桌隔开坐,确保严明考风考纪。教室不够用了,一个年级考试,其他年级学生就要放假让出教室。付宗亮说这不是问题。上海土地紧张,上海的校园也很紧凑,还是要螺蛳壳里做道场。他想出办法,高二、高三在同一教室考试,错位而坐。考试多了,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检验。有了考后质量分析,才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里。

针对教师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一味接受效率低下的问题,付宗亮积极推动课程改革。上海帮扶团队的教师带徒弟,师父开示范课,徒弟开公开课。一年内盐津三中推行了四轮同课异构,在比较中找差距找问题。大兴校内教学比赛,由上海闵行田园高中支持,设置奖金以资鼓励。仅上学期,就有61名教师在比赛中受到表彰。

付宗亮鼓励盐津三中教师走出去,参加县、市级教学比赛。去年,该校教师在盐津县学科教学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各5个。借助上海市援滇指挥部干部联络组和后方团队支持,选送盐津教师到上海挂职交流学习。千方百计调动资源,暑假里送教师到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学习。今年,盐津三中分批派出40多名教师到云南省内对口合作学校昆明安宁中学交流。挑选高三的尖子学生,包了一辆大巴,到安宁中学就地编入班级和宿舍学习生活一段时间。盐津的学子铆足了劲,要和省内的优秀学生比一比。从昆明回来后,学生明显表现出对进步的渴求,更加努力也更加高效。

99%学生考取大专以上高校

今年3月3日,盐津三中举行2023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这是宝贵的为学生加油鼓劲的机会。经过精心设计,全体高三学子放飞了写着自己梦想的气球。放榜后,1146名毕业生中,有1141人被大专以上学校录取。其中一本、二本分别录取16人和140人,超额完成昭通市定下的指标。高考理科成绩同比前进了5名,文科成绩前进了6名。

付宗亮说,看待成绩,要在正视学生实际水平和个体差异的同时,坚持永不放弃、积极进取。考上大专的学生也有了接触广阔世界的机会,也能掌握现代职业技能,从而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学生们有了充满希望的前途和机会,这就是上海帮扶团队想要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