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医疗帮扶铺就群众家门口的“健康路”
作者:云南乡村振兴 更新时间:2023/12/12 16:39:08
开展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下简称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的有效途径。在全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云南就有27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开展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意义重大,事关全省乡村振兴大局。2022年4月中央部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云南省把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惠民工程来抓。省委书记王宁带队深入重点帮扶县调研指导时指出:“要把‘组团式’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目前,上海市23家、省内28家医院结对帮扶云南省2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上海市38所、省内36所学校结对帮扶云南省26个重点帮扶县的38所学校;27支科技特派团共395名科技专家帮扶云南省27个重点帮扶县。通过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推动医疗、教育、科技等各方面优质人才、资源不断下沉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一线。
今年以来,云南先后召开全省教育发展大会、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全省卫生健康大会,以及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工作现场推进会,为云南医疗、教育及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围绕相关会议精神,聚焦云南医疗、教育、科技领域短板,牢牢把握“组团式”帮扶“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理念和要义,坚持帮当地之需、扶当地之困,坚持团队作战、系统支撑、有效提升,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坚持压实责任、激发动力、久久为功,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有序开展、渐显成效。
专家人才“群雁”齐鸣、干部群众携手同心,云南27个重点帮扶县正紧握饱蘸浓浓帮扶深情的如椽之笔,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医疗帮扶 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看病就医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2年,按照《“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云南与上海密切协作配合,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举措,补齐帮扶县医院短板。一年多来,云南26家帮扶县人民医院的诊疗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医院管理水平、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加强专科建设 提升诊疗能力
地处高山峡谷地区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医疗服务能力薄弱,患者转诊率高,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群众最迫切的希望。
“我爸摔断了腿,生活无法自理已有七八年,多亏上海来的易诚青专家,把我爸的腿治好了。”看到86岁高龄的父亲手术顺利,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营盘镇黄梅村村民罗进城高兴地说。为罗进城父亲主刀的是来自上海的帮扶专家、兰坪县人民医院院长易诚青,他和医疗帮扶团队的到来,让原本对父亲的病不抱希望的罗进城看到了曙光。
2022年7月,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主任易诚青和4名帮扶队员不远千里来到怒江州兰坪县。为提升当地医院的诊疗能力,易诚青和帮扶团队充分调动后方帮扶资源,实行“以科帮科”制度,建立骨科、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5个“浦东—兰坪”专科联盟,建立创伤、卒中、胸痛、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与新生儿5个急危重症共建中心。很多原本在当地无法解决的医疗难题,在“组团式”医疗帮扶队的指导下,正逐一被攻破。同一时间,怒江州贡山县人民医院也迎来了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的“组团式”帮扶医疗队。来自上海的帮扶专家、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王在岩将自己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经验、呼吸科较新的诊疗技术与理念传授给同事们,帮助大家增长业务知识。
立足怒江州医疗实际,来自上海和云南省内知名医院的帮扶团队共建立10个专家工作站,开展当地“首例”手术60余项,填补技术空白170余项,一批曾经不能做、不敢做的手术先后顺利进行,初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要求,云南通过省、州(市)、县(市、区)逐级成立“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地制定“一县一方案”,推动受帮扶医院专科建设和诊疗水平显著提升。“组团式”医疗帮扶实施以来,云南26家受帮扶医院确定重点帮扶科室174个、建立特色专科358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00余项,900余项手术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专科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真情传帮带 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到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进修之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人民医院医生普金禄从未近距离观看过有关气管镜的手术。经过半年的学习,普金禄不仅在上海独立完成多台气管镜手术,还在返回县人民医院后成为这项新开展手术的主刀医生。“真的感谢科副主任孔老师,她不但教我们新技术,还送我们出去学习,帮我们大幅提升了诊疗技术水平。”普金禄口中的孔老师名叫孔庆华,是从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来滇的帮扶专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她到元阳县人民医院后成立的新科室。
为提升科室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孔庆华一方面带领科室同事一起学习,一方面努力将医技人员送到上海的医院进修学习,拓宽视野、提升技术。“只有让他们学习到先进的诊疗技术水平,学以致用,才能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进而留住人才。”孔庆华说,现在科室的绝大部分手术,她都会交给同事们来操作,自己则主要负责指导,“要让医院的本土医生快速成长起来,以后即便是帮扶医生离开了,科室也能继续实现良性发展”。
在元阳县紧抓医疗人才培养之际,邻县绿春县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县人民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一年多来,通过绩效改革、中层干部竞聘等,队伍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精气神也更足了。”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来到绿春县担任县人民医院院长的徐雪亮表示,帮扶团队注重传帮带,每一台手术、每一次查房或问诊,都可以用来传授理念和技术。同时,绿春县通过设立医疗“明日之星”人才培养项目,结对培养年轻医疗人才。“上海医院管理经验的引入让我看到了希望,在绿春,我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原计划辞职的绿春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徐祥说。此外,为发挥帮扶专家专业优势,培养本土“带不走的医疗队”,红河州采取基层医生“点单”、帮扶专家“接单”,分期分批进行“菜单式”帮扶的机制。
按照省委书记王宁在全省卫生健康大会上提出“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队伍”的要求,云南开辟进修培训“绿色通道”,采取“团队带团队”“师带徒”等方式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力度。“组团式”医疗帮扶实施以来,26家受帮扶医院传帮带学员593名,定向带教年轻医生510名,组织参加1年以上跟岗研修201人次、外出培训1162人次,本土医疗人才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优化管理模式 延展帮扶范围
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何江波的第一感受是两地医院各科室在执行力上差别很大。来到维西后,因工作方式、理念差距、制度管理等多方面原因,何江波的部分工作推进并不顺畅。“这是管理上的弱环,制度是推进工作的抓手,所以制度要先行。”何江波到岗后,第一时间熟悉医院的运行机制,了解管理中的痛点难点,新制定3项医院管理服务机制,引进7个专家服务站,新设5个专家门诊,从制度上和队伍建设上下功夫。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帮扶,维西县人民医院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上有了较大提升。
按照中央组织部的要求,云南结合实际,出台对口帮扶医疗队管理办法、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积极撬动帮扶团队后方资源,将帮扶医院的先进理念、管理模式、制度体系、特色文化“带土移植”到受帮扶医院,不断升级受帮扶医院的管理理念、诊疗思维、服务能力。
在全省26家重点帮扶县医院中,上海牵头帮扶的有10家、云南牵头帮扶的有16家,云南与上海帮扶专家一起,稳步提升帮扶县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满足基层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云南省加快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健康体检中心建设,武定县人民医院打造的健康体检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一年多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队队长、武定县人民医院院长转黎组织带领下,武定县人民医院补充了一批高素质的专职健康体检医务人员,新增一批体检设备,打造“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检与管理中心。同时,县人民医院还与武定县第一中学、武定县民族中学、武定县近城小学共建“心理健康工作服务站和青少年生殖健康工作服务站”,补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的短板。
据悉,“组团式”医疗帮扶开展以来,全省26家受帮扶医院建成体检中心16个、完成体检42.3万人次,开展宣讲义诊848场次、受益群众近10万人次,健康中国建设正在云南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