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援青干部为牵头主管的医疗“组团式”帮扶工作路径

    作者:上海青     更新时间:2023/12/19 16:12:27  

  一直以来,青海省委组织部、省援青指挥部高度重视医疗帮扶工作。随着援青工作成效不断显现,果洛州久治县作为脱贫县和省级乡村振兴帮扶县,已不在援青人才任县级医院院长等组团式帮扶政策范畴内。为此,久治县紧密结合当前援青形势任务要求和久治牧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盼,在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的具体指导和久治党委政府的组织安排下,通过由担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的援青干部具体主抓全县医疗卫生工作的形式,探索县级医疗“组团式”帮扶新路径,力争实现组织力更强、针对性更好、系统性更优的效果。经过一个季度的工作推进,现已初步成形“五个医”的整体布局。

  一是通过“医联”,对接州上资源、实现联动共赢。以上接天线、近水得月为理念,推动县医院与州人民医院签订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帮扶协议,建立双向转诊、技术培训、手术帮扶、特色筛查等多个合作项目。截至目前,州人民医院帮助久治开展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各类筛查超过600人次,吸纳、计划吸纳久治医疗骨干在州医院进行师徒带教4人,下派医疗手术工作团队2批次,主导开展各类手术6例,结束了久治长期不能开展手术的历史。同时,县人民医院通过共商共研,初步形成了州县“2小时救治圈”运行模式。有关与玛沁县人民医院的联动,也已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二是通过“医共”,夯实基层基础、打牢工作阵地。成立县卫健局督导工作小组,每月20日起对五乡一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覆盖督导调研;并由上海援青干部主持召开乡镇卫生院工作调度会,反馈问题不足,狠抓指标任务,整顿工作质量。通过引进人才、优化绩效等方式,着力打造智青松多镇卫生院示范标杆,截至目前该卫生院全年收入已突破105万元,收住患者近3000人次,得到省卫健委领导充分肯定。《中国农村卫生》杂志对久治县狠抓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有关做法予以刊登。同时,研究制定久治县加强村医工作试行办法,向村医提出“建档案、找病人、给药品、做宣传、送情报”五大任务,特别是以村医每月工作量检查为抓手,以结果为导向把村医用好、用出成效。

  三是通过“医援”,争取对口支持、形成特色亮点。每年由上海市嘉定区卫健委,一方面选派2批次久治光明行医疗人才团队,赴久治开展眼科疾病筛查和手术。2023年,在嘉、久两地成功举办了久治光明行十周年论坛和纪念活动,获得群众普遍赞誉;社会各界捐助折合人民币近100万元,县医院眼科设备全部得到更新换代,为打造品牌奠定了有力基础。另一方面,嘉定卫健委每年选派两名医疗人才赴久治开展6个月的岗位带教。2022年以来,在县委组织部配合支持下,两名嘉定医疗人才担任县医院院长助理和县医院中藏医理疗科负责人,均取得优化管理、徒弟满师的良好效果。嘉定区迎园医院中医大夫付晓鲜同志被送评青海省柔性人才先进个人。

  四是通过“医治”,推动凝心聚力、狠抓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全县卫健系统教育培训、请销假、人事调动等基本制度,对队伍局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整顿。同时,创设卫健局“职工之家”,由上海援青干部带头广泛开展谈话谈心活动。并以援青项目形式,确保全县22个村每个村有一名村医,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医务工作者从10名提升到16名,组织医疗业务骨干赴沪开展三交活动。特别是把培养本地人才作为重中之重,选派3名优秀骨干赴沪跟岗学习,并引进妇产科专家1名。以冷海丽同志为核心的久治县医院妇产科团队,平均每周实施剖腹产手术1到3例,正在形成整体技术合力。

  五是通过“医教”,主动宣传引导、服务牧民群众。鉴于牧区群众医疗常识弱,就医交通不便等问题,一方面,与州人民医院、玛沁县人民医院协调,先后在智青松多、门堂、索乎日麻、哇塞等乡镇举办大型联合义诊活动,接诊、送药、筛查各类人群超过5000人次,做到所有乡镇全覆盖;并以义诊为载体,向牧民广泛开展医疗科普活动,促进防疫抗疫、包虫病防治、产前检查等更好落地见效。另一方面,在州卫健委大力支持下,全面启动久治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制定慢性病防控整体规划,开展艾滋病预防等大型宣传活动,实施志愿者导医便民服务机制,并建立社区卫生健康工作站,填补牧区只重视村,不问县城社区的空白。久治成为果洛州两个省级创建点之一。

  在上海援青干部分管卫健工作后,县委县政府给予卫生健康工作以极大支撑,投入资金推动县医院运行和医疗专家人才的引进。下一步,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久治小组将以医联、医共、医援、医治、医教“五个医”的工作布局为规划,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持续用劲、久久为功,推动以援青干部为牵头主管的“医疗组”团式帮扶固化定型,推动久治医疗工作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