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烂阳光下,共享发展成果”之静安助力文山广南 打造“和美乡村”

    作者:长三角之声     更新时间:2023/12/26 17:31:50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面积7810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边达海、南下两广的主要通道节点。

  广南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是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荣获“美丽中国 最佳国际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美原生态康养旅游县”“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是“中国八宝米之乡”、全球主要的野生蒜头果种质资源保护地和蒜头果产地,“九大仙草”铁皮石斛的主产地;也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油茶基地县、有八宝贡米、高峰牛、广南铁皮石斛、底圩茶等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广南人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开启了波澜壮阔、令人瞩目的减贫奇迹。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历史性决战后,广南县“又广又难”的声音彻底消失,“天之广、云之南”成为了新标识。

  如今,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广南始终得到来自静安区的帮扶和支持,两地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智力支援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对接。

  上海援滇干部、挂职广南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清元和主持人雨兰的对话就是从如何利用好上海的“资金、市场、总部、技术”四方面,依托广南自身资源特征,发展产业、振兴乡村开始的。

  六郎城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这里是典型的壮族村寨,依山而建、风景秀丽。走进六郎城村,穿过正在进行改造的53间民居,就能看见水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万米石斛观光长廊。沿石阶一路向上,吊挂头顶的石斛方阵令人称奇,村民介绍说,要把山上的山泉水做出这样的效果,需要修建一个大的蓄水池,这个蓄水池就是在上海的援助下修建而成。

  吴迪1999年出生,原本在昆明一家公司里工作的白领,一个月有六七千块钱的收入。2021年初看到景区招聘通知,决定辞职回乡。作为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员工,两年多时间,吴迪成长很快,也收获了很多,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多年来,六郎城村的建设发展得到了静安区大力扶持,吴迪所供职的广南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覆盖一二三产,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上海出资援建了2幢石斛组培室。从种植、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助力凌垭公司将石斛品牌做到了极致。这个刚开业1年多的地方,迅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单日最高客流近万。

  六郎城村村民李卫萍告诉我们,她是见证了六郎城村的巨大变化,并且从中受益,致富增收。

  2014年,云南凌亚贡斛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艺畅响应文山州委州政府号召,“带薪离岗”创办了凌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又成立了云南省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打造石斛大健康产业实现抱团发展,种下“一株仙草”,富了一方百姓。她的最大愿望,就是让家乡人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森林变景区、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致力实现有“斛”同享,共同致富。

  近年来,上海静安依托六郎城村“古城堡遗址”四周茂密的森林资源,围绕“党建+帮扶+旅游”模式,上联市场、下联产业,聚焦打好铁皮石斛的“原生态”绿色牌,深入推进“康养+文旅”的融合发展,助力当地进一步致富。沪滇协作的一系列帮扶规划,让杨柳中乡副乡长姚奇洪对未来发展的期待也更加丰满了。

  多年来,广南县的建设发展,得到了静安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前几年,沪滇协作建设岜夺组培工厂、广南铁皮石斛种苗繁育和铁皮石斛科研基地等,为铁皮石斛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实现种苗繁育科学化、规范化和规模化。

  2023年,在沪滇协作资金支持下,县里对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的种苗繁育基地进行了“扩产扩容” ,又投产了高原特色中草药加工设施项目,直接惠及农户599户2907人。当地村民杨德勇表示,现在家门口务工,收入稳定又可以照顾到家里,再也不出去打工了。

  作为2023年广南县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归岜夺村集体所有,采取“县农投公司+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县农投公司”为带动主体负责运营管理。广南县农投公司副总经理陆宗山(上图)详细介绍了这个项目建成后形成的规模与效应,感慨当地由此带来的巨大变化。

  “广南所需、静安所能”,静安区对口帮扶广南县以来,充分发挥沪滇协作机制优势,倾注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坚持真抓实干,实实在在推进产业帮扶、劳务协作、消费帮扶、文旅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等,让广南大地发生了喜人变化,为广南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六郎城村与岜夺存的可喜变化只是其中的缩影之一,未来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