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水果半城熟,乡村振兴再提速

    作者:文汇报     更新时间:2024/01/10 16:54:08  

  深红无核、妮娜皇后、天使红石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素有“天然温室”“热区宝地”的美称,是全国县级规模最大的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和晚熟柑橘优势产区。2022年,宾川县种植葡萄、柑橘、软籽石榴等优质水果34.51万亩,年产值77亿元,人均约1亩水果,一派“一城水果半城熟”的“果城”风貌。

  上海援滇干部、宾川县委常委、副县长宋飞波介绍,浦东新区在产业项目、果蔬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倾力帮扶,立足当地所需,发挥上海所能,切实为宾川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橘葡仓”增加务工收入500多万元

  宾居镇抢抓沪滇协作机遇,以“党组织+企业+村集体+群众”模式,盘活集体资产,在杨官村委会石榴园村实施“橘葡仓”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收”。

  在沪滇协作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建成仓储冷库8500立方米、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综合楼1栋、生产车间5000平方米,年产10万吨柑橘分拣加工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葡萄分拣线2条。项目建成以来,“橘葡仓”2022年实现销售额10183万元,2023年前11个月实现销售额15496万元。按合作协议,兑现分红资金58.45万元。同时,为当地增加务工收入500多万元。

  购销农产品超额完成指标300%

  如何将树上甜果果变成手中“金果果”?上海援滇以“云品出滇,云品入沪”为抓手,借助进博会、上交会、上海“五五购物节”以及各类文旅节庆活动优势,推进消费协作提质扩容,厚植“云品入沪”工程。

  截至目前,上海本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都乐(上海)水果蔬菜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佳农香蕉实业有限公司等15家上海企业向宾川县购销葡萄、柑橘等农产品累计3200万元,超额完成指标任务300%,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

  宋飞波告诉记者,2023年沪滇协作项目在宾居镇清河社区建设特色果蔬供应中心。项目建成后,村集体收入每年预计新增25万元,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1.8万余人次,有效推进富农增收。

  用非遗激发文旅新活力

  宾川县历史悠久,有4000年的白羊古村、3000年的丝绸古道、2000年的鸡足古禅、1000年的越析古诏、600年的州城古镇。2023年8月底,上海市文联,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绒绣协会等组团赴宾川县开展“沪滇携手兴乡村”文化艺术采风活动。在州城镇文武庙,浦东新区绒绣协会开展绒绣教学,在当地传授国家级非遗上海绒绣技艺。

  宾川县乔甸镇新庄村的海稍鱼,于2015年列入大理州州级非遗名录,从此,新庄村走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目前,新庄村打造了“一环五片区”,即农耕节气红色景观环、红色农耕科普,海稍创意体验,大椿树民俗休闲,山地运动,水上游乐5个片区。这里,还诞生了大理州首个自然村“红军长征纪念馆”以及云南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村民自建的农民博物馆。从非遗文化互动,到“山海情深·大理风来”文化演出,再到一心·虎行“爱诵读”乡村儿童公益班开班,沪滇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宋飞波表示,未来将重点支持宾川培育高原农业特色产业、智慧冷链物流园区,因地制宜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产业示范片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上海企业+宾川资源”“上海市场+宾川产品”等协作模式,用上海力量和智慧助力宾川县打造世界一流水果之乡、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州工贸协同发展重要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