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希望的田野上——宝山篇”之三
作者:情义飞扬 更新时间:2024/07/09 16:15:59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相距2000多公里的上海和云南,跨山越海,用真心换真情,两地干部群众结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山海情缘。宝山区援滇干部、挂职宣威市副市长向际春介绍说,2021年以来,宝山区结对帮扶云南曲靖宣威市,立足宣威自然禀赋,采取资金、技术、消费帮扶等举措,推动沪滇协作不断走深走实。
2023年6月初,上海市对口帮扶来宾街道虎头社区雁塘村乡村功能提升项目开工建设,项目的实施重点包含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产业发展等。来宾街道虎头社区党总支书记谢杰表示,随着这些工程的建设完工,雁塘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下一步工作,将依托沪滇项目协作,规划发展红色文旅相融合的3A级乡村旅游,大力发展茨菇、茭瓜、藕水产种植,使周边群众每年持续增收。
复兴街道有着宣威城区最大的一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吸纳了来自宣威市24个乡镇(街道)的3773户12495名群众,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安定下来,复兴街道始终把搬迁群众的“稳就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持续壮大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实现了劳动力就业有保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021年以来,宣威市借助沪滇协作机制,在复兴街道建设了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是上海持续帮扶宣威拓展产业发展的沪滇协作项目之一,也是复兴街道脱贫人口就近就业的重要基地。
复兴街道乡村振兴办主任徐兴甫介绍了沪滇两地如何充分利用城乡结合部优势,建设“上海宝山•云南曲靖共建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宣威复兴示范园”、”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园的情况,通过打造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培植一批专业大户、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带动一批关联产业为目标,为乡村振兴夯实发展基础。
复兴霖森产业园主任崔涛表示,在突出产业、就业两个关键的政策指导下,霖森农业积极实施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并探索实践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模式,有效推动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宣威市乐丰乡邓家村地处乌蒙山深处,群山环绕,常年有一股清泉流淌着。乐丰乡邓家村村总支书记吕林早表示,2023年,乐丰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云南创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当地,依托邓家村喷水洞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5月份动工建设宣威市乐丰乡邓家村数字渔业示范项目,八月份,企业在这里成功养上了第一批虹鳟鱼。
清泉奔涌,鱼翔浅底……企业发展了,村集体、村民的收入增加了,通过土地流转直接惠及农户14户,每年增加农户土地流转收入3.5万元。
项目建成后,邓家村不再是封闭保守的山旮旯,变成了风景秀丽,清泉奔流,鱼儿欢唱的人间仙境,名不见经传的邓家村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上海援滇干部、挂职宣威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侯立平表示,这个项目建成后,产品远销昆明、广州、上海等地。以水产养殖项目为基础, 建设 “渔+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走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沪滇协作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宣威市宝山镇树打箐村,居住有汉、彝两族居民110户340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小山村蝶变成远近有名的网红村、示范村、样板村,先后获评云南省绿美村庄,曲靖市人居环境三星级自然村、被纳入曲靖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树打箐村村总支书记浦同再介绍了树打箐村如何有效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推动村内产业提质升级增效,让村集体账户充盈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村庄富起来。
通过对乡村振兴组织凝聚力、人才战斗力、文化牵引力三提升,生态振兴源动力有效激活,产业振兴驱动力蓄能充电,五力齐发,树打箐村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乡愁蝶变、村庄速变、产业聚变、资产“值”变,宝山镇副镇长冷丽丹表示,宝山镇紧抓乡村建设机遇,通过沪滇帮扶项目的推进,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不断朝着“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迈进。
2022年的九月,宣威十中迎来了从一群上海远道而来的 “特殊”的家人,赵群光校长和3位老师。跨越千里,奔赴云南,在宣威十中开启了为期1至3年不等的“组团式”援滇帮扶支教生活。在乌蒙热土上,他们用责任与担当,用青春与奉献“传经送宝”,续写山海情深,为山区孩子筑梦。挂职宣威市第十中学的赵群光深情地说,这是自己第二次支教云南,之前在西双版纳支教一年,此次再回云南援滇帮扶,真的有种重返故乡之感。“不论在哪里,对云南的牵挂总在心中,回去了又再来!”
以真心换真心,用自己的认真与负责,专业与奉献换来了家长、学生的信任与喜爱,这就是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教育奔赴。宝山区援滇支教宣威第十中学女教师马兴芳表示,在教研上发挥优势特色,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上传递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技术,探索符合云南情况的优质教学模式,在当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助力云南教育发展。赴滇支教老师们和全校师生一起,以学生为重,用实际行动书写誓言:干出成绩、留下种子,聚力打造两地协作“升级版”,共同谱写新时代沪滇协作新篇章。
如今,宣威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一幅乡村美、产业兴、村民乐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一个个产业项目充满活力,一次次帮扶互动温暖人心,宝山区与宣威市两地干部群众在真挚的交往中,结下深厚情谊,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东西部协作的精彩答卷,成为“东西协作共富裕,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