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希望的田野上——嘉定篇”之三

    作者:情义东方     更新时间:2024/08/07 17:25:54  

“楚雄州大姚县”

  近年来,嘉定区把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聚焦精准,加强协作,紧紧围绕“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主线,立足对口地区资源禀赋,依托嘉定投入、嘉定元素、嘉定市场,因地制宜推进多产业、多业态、多模式融合发展,把产业发展作为对口帮扶主攻方向。

  嘉定区援滇干部、挂职大姚县委常委、副县长宋爱生表示,援滇干部通过加强与嘉定区对接和沟通交流,抓实各项工作,从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向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转变,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型,脱贫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落细落实。

  2001年,大姚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19年、2022年两度被省政府列为首批核桃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近年来,大姚县坚持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五化联动”,切实以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核桃产业成为全县群众受益面最广、产业带动性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大姚广益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核桃及其它农产品收购、加工及销售的企业,总经理张斌介绍说,得益于沪滇协作支持,企业建立健全了从“基地种植→工厂加工→新产品研发→国内销售服务”一体化网络。近年来,该公司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互联网”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核桃产业、带动全县群众增收致富之路。

  绿壳鸡蛋作为鸡蛋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品种,其营养元素比普通鸡蛋较高,因此特别受消费者青睐。产绿壳鸡蛋的绿壳蛋鸡则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属国家重点保护品种。

  在大姚县仕华蛋鸡养殖场,这些绿壳鸡蛋,不仅仅作为一种高营养价值的食物,而且还承担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带领周边的群众致富增收,助力大姚县产业发展。

  大姚仕华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士华介绍了企业如何从核桃产业向蛋鸡产业发展的历程,“种养结合”培育产业融合的过程当中,沪滇协作帮扶资金给予了企业发展很大的支持。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第一位,产业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大姚县金碧镇副镇长詹济丞表示,2024年,金碧镇着力谋划产业发展,以沪滇协作资金为“杠杆”,高效助力乡村振兴。

  “80后”的樊志勇返乡创业,于2017年11月成立云南纳喜文化创意开发有限公司,以“彝绣”为主营业务,创建了“纳苏”品牌。2017年,她带领公司以“文化传承、手艺变现、造血脱贫”为目标,发起了帮助彝族绣娘的《幸福指尖计划》公益项目,以“非遗文化扶贫”带动大姚300多名绣娘脱贫致富。

  公司办公室主任崔彩仙表示,彝绣出圈、时尚出彩,要感谢上海“急我所需、尽沪所能”的真情帮扶,打造出了“小彝绣大产业”品牌,促进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有机统一。

  为积极助力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关于继续实施上海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云南县级医院工作的预通知》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对口帮扶单位为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人民医院。

  大姚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洪云表示,通过五批仁济医院援建医护“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大姚县人民医院的疑难危重患者诊治能力得到提升,收治了一批危重症患者并开展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大姚县人民医院多项技术空白。

  仁济医院援建大姚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江海燕认为,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不仅是为当地输送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的医疗技术,而且还要注入新的医疗理念;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互补的同时,更要提高当地医院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当地医院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一月,仁济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生岳江和同事们作为第五批医疗帮扶团队到大姚县人民医院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挂职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他,帮扶带领大姚县人民医院内分泌方面医技水平和服务患者的能力大幅提高。

  从梳理医院管理制度、推广适宜技术,到强化重点科室能力、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使医院诊治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为保障当地群众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岳江表示,他和同事们是带着“使命”而来。

  把握发展契机,拓宽发展空间,上海嘉定帮助大姚县培育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打造品牌产业,以产业为基础,在乡村发展、消费升级、就近就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强化项目支撑、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共建,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的特色和优势产业。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有效助力大姚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