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希望的田野上——杨浦篇”之五
作者:情义飞扬 更新时间:2024/09/27 15:00:12
宁蒗彝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部丽江市东北部川滇交界处,素有“小凉山”之称,曾经是集“山、少、偏、穷、特”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杨浦区援滇团队因地制宜结合宁蒗县实际情况,加强对乡村发展的分类规划指导,以“产业+”模式推动当地强特色产业、厚发展基础、优发展质量;以“园区+”模式推动产业要素集聚,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为当地群众努力开拓“源头活水”。
上海援滇干部、挂职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曹利民介绍了上海援建干部们在当地是如何加强规划引领,持续引导帮扶资金、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与专项人才,向对口帮扶地区聚集,提升当地农产品加工水平,全面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加工,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的。
马铃薯产业作为宁蒗最传统、最具特色的优势农产业,在种植业领域处于龙头地位,种植面积之大,是当地调整结构、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保障粮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产业。上海援滇干部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要求,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永宁镇温泉村委会建成了中国云之南丽宁薯产业园。
八月,走进丽江英茂种业有限公司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永宁镇拖支村村民邱金龙正和村里的乡亲们忙碌着。
永宁镇实施的宁蒗县马铃薯种薯全产业链建设项目,通过建设现代化马铃薯种薯组培苗、原原种生产基地,构建了马铃薯组培苗生产、原原种扩繁、大田种薯生产全产业链。丽江英茂种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永坤介绍,企业通过县政府招商来到这里,看中的不仅是当地禀赋的自然优势,也希望在这里通过不断深耕发展,努力将宁蒗打造成“中国最干净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区、西南最优的脱毒种薯供应基地、云南重要马铃薯种质资源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文旅赋能。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课题。近年来,宁蒗县把创建泸沽湖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引爆点和牵引点,打造“一湖两山三坝十村”旅游产业集群。
宁蒗彝族自治县驻洛水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杨东表示,从脱贫攻坚阶段以来,上海对口帮扶项目和资金对当地文旅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永宁镇乡村振兴示范园围绕“一流产业基地+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加快推进红米、马铃薯、冰葡萄酒三大高原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新营盘乡依托独有的自然条件,现已发展成为全县苹果生态产业的主产区,全县集中连片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效益最好,苹果收入已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了丽江市的“苹果之乡”。
上海援滇干部、挂职宁蒗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俊杰表示,近年来,宁蒗县在文旅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和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美丽彝乡面貌焕然一新,一个个重点项目、重点产业为宁蒗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如何让群众进一步增收致富,增加就业。近年来,宁蒗始终将劳务输出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紧抓东西部协作平台,创新劳务输出路子,通过全方位“送岗”、多元化“拓岗”、保障性“稳岗”,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就业,有效提升群众持续增收能力与水平。
宁蒗彝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何学远介绍,宁蒗县实施“宁蒗匠人”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加大技术培训;立足市场需求,多种方式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就业,有效提升群众持续增收能力与水平。
最直接关乎民生的教育和医疗一直是东西部协作的重点,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宁蒗积极推动与杨浦区之间在教育方面的人才交流合作,根据宁蒗在教育方面的弱项、短板,杨浦区选派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来到宁蒗,开展“组团式”帮扶。
宁蒗彝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成立于2020年9月,是云南省教育厅直接拨款,宁蒗县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创办的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的丽江市一流示范高中学校。上海援滇人才、挂职宁蒗彝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长姚雯(上图)介绍了帮扶团队如何从全方位、多领域推动对口帮扶工作,“组团式”教育帮扶更是在宁蒗二中落地生根、彰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