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身边的美好——虹口篇”之三

    作者:情义东方     更新时间:2025/03/31 14:51:22  

  1996年,虹口区与西畴县结对帮扶,近30年栉风沐雨,在西畴大地上留下了功不可没的“沪”情。从扶贫到“扶智”、从输血到造血,一批批援滇领导和干部,带来了一批批社会事业建设、产业帮扶、乡村建设、教育帮扶等项目,让沪滇两地千里相约谱写共赢篇章。

  在云南省文山州7个县中,西畴县是幅员面积最小的县,有汉、壮、苗、瑶、彝、蒙古6个世居民族。西畴县多年前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县之一,全县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地貌占75.4%。石漠化不仅给原本贫瘠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也严重影响西畴县群众生产生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到处是石头,并且石漠化程度十分严重的县, 2018年却在文山州8个县市中,率先摘掉了贫困县帽子,在“不可能”的地方创造了“没有不可能”的脱贫奇迹!创造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面对我们的采访,上海虹口援建干部。挂职西畴县委常委、副县长余桢打开的话匣子也是从 “西畴精神”开始的。

  近年来,在上海市虹口区的倾力帮扶下,西畴县莲花塘乡不断突出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高效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为主线、以市场为主导、以科技为支撑、以扶持服务为保障、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开拓村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莲花塘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陶胜俊表示,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在当地不折不扣执行联农带农制度,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充足的就业岗位。而且通过项目发展,带动群众投身养殖业,培育新型农民,有力促进生产经营性收入增长,村集体按投资额收取利益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农民增收和集体发展的有力引擎。

  2024年3月8日,西畴县首间智能安全教室——“天使宝贝安全智能教室”在西畴县第三小学揭牌启用。上海天使宝贝公益基金会为学校捐赠了智能安全教室、笔记本电脑、急救包安全图书和学生安全手册等,并协同复旦儿科医院为学校提供长期性的线上线下安全课程。

  西畴县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陆应科介绍,感谢上海援建干部积极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引入更多沪滇帮扶资金和社会力量,助力西畴教育更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西畴县兴街镇东升村,是一个被毛主席批示过的地方,景色秀美、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浓厚,是国家级3A级景区、省级美丽村庄、州级民族团结示范村。西畴县兴街镇以东升独特的自然及气候条件为媒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东升片区乡村振兴试点打造,形成了沪滇两地一家亲、牵手促发展的局面。乘着沪滇协作的“东风”,各层面、多元化、全领域的沪滇帮扶协作项目在西畴东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谈起沪滇协作,上海虹口的援建帮扶,兴街镇东升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骆瑞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三月,走进兴街镇东升村,整洁的柏油路,小河流水、绿树成荫。正逢国际劳动妇女节,村里还特意杀猪为村上的妇女过节。骆书记兴致勃勃的拉着我们盛上一碗杀猪菜,和村民们围坐一起,听村民介绍村里如何在沪滇协作平台的持续帮扶与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下,修道路、装路灯、美化村庄建筑、改造排污系统所带来村庄的巨变。

  2016年,西畴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5000多亩以猕猴桃产业为主、兼顾乡村产业振兴的“石漠梯田生态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基地现在已建设成为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弘扬传承“西畴精神”的现场教育实践基地。

  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登树指着田里的灌溉设备说,沪滇帮扶资金的投入升级灌溉设备,为今年的猕猴桃丰收增添了更多保障。

  “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苦干实干获得新生,攻坚克难带来沧桑巨变,奋斗创造逐梦美好未来。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近年来,虹口区持续深化对口帮扶策略,深化帮扶合作机制,全面强化帮扶力度,积极推动西畴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畴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光荣传统的西畴人民不忘初心、本色不改,向着新时代的目标迈开了更加坚定自信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