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克共筑新质生产力

    作者:情义飞扬     更新时间:2025/04/14 15:41:56  

  当上海的“创新基因”遇见克拉玛依的“转型决心”,一场关于产业升级、技术革命与区域协同的试验正在书写答案。上海援克十年以来,积极助力当地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布局氢能及新能源、数字经济及智能算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等新兴领域,实现了戈壁油城与黄浦江畔的双向赋能。

  在位于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区的碳和水冷数据中心内,大功率的GPU算力服务器被浸泡在油液里的场景,让外行的记者大开眼界。

  克拉玛依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谦介绍,相较于风冷降温,这种浸没式液冷技术具有更高的节能效果,同时增加服务器运行的稳定程度,延长服务器的寿命。

  而推开数据中心机房的大门,一排排高速运转的大型电脑机柜整齐摆放,得益于板式水冷的散热技术,室内虽然不安装空调,但并不闷热,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还会被回收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算力需求,而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科技创新,克拉玛依正逐渐成长为东部地区、尤其是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西部引擎”。

  上海援克干部、克拉玛依市发改委副主任郑直表示,“算力就是电力”,是大模型企业的运行成本,而在克拉玛依大力发展算力产业,不只来自上海援克团队对当地发展潜力的敏锐观察,也是缓解东部算力焦虑的双向奔赴。

  作为一家总部在上海的企业,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投建碳和水冷数据中心之前曾考察过新疆其他地方,并被哈密、喀什等多地广发橄榄枝。金谦说,最终选择落脚克拉玛依,除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外,离不开上海援克干部团队务实创新的吸引力。

  碳和水冷算力业务的大力发展,不断吸引着更多人集聚克拉玛依。无论是每月往返沪克两地的公司总裁助理于飞,还是负责基础设施运维的克拉玛依小伙儿库布兰提了,都在公司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中逐渐扎根。

  “东数西算、双向赋能,沪克携手、合作共赢”。从上海临港算力到新国漫文化,碳和水冷的客户群不断扩大,本月还将正式接入上海仪电的算力调度平台。

  来自上海仪电的援克干部、现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孙逊介绍,目前云计算产业园区内已建成6个数据中心,为主的碳和水冷、丝路星云和中国移动的部分智算服务,截止去年底已实现1.7万P算力规模,80%服务于东部、上海乃至海外企业的推理需求。

  2023年,克拉玛依发布氢能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疆首个氢能三年行动计划。上海企业有技术,但东部地区成本高;克拉玛依有场景,但需要产业导入。为此,上海援克团队通过政策杠杆撬动市场,通过链接上海经验、资源,让氢能真正扎根西部。

  在中石油落地新疆的首个加氢站建设现场,上海援克干部、克拉玛依市政府副秘书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屠伟峰介绍,这里4月底就将变身综合能源站,氢能车辆招标、氢源工程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6月份氢能公交就能跑起来。

  在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的新疆氢能港展厅内,上海援克干部、白碱滩区委常委副区长沈豪介绍,展馆的设计融合了整个上海氢能企业的智慧和力量,展品100%来自这些氢能企业,而这背后的意义十分深远。

  “对口支援不是单向输血,而是双向赋能”,这句话在沪克协作中被反复提及。如今,克拉玛依的智能算力集群吸引着越来越多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布局,当地的“氢能朋友圈”也逐渐覆盖上海相关龙头企业。

  站在上海援克十周年的节点回望,上海以“市场+技术+制度”的组合拳激活克拉玛依资源禀赋,克拉玛依以场景开放反哺东部产业升级的逻辑线清晰浮现。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还在不断贡献科创资源,助力克拉玛依建设北疆的区域创新中心,形成一带一路的科创走廊,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螺旋”正在形成。在克拉玛依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克拉玛依未来科技产业园正在加速建设中。

  上海援克干部、克拉玛依市科技局副局长成晓建介绍,园区将于5月底完工,未来将布局石油石化、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以及总部经济、科创服务机构等,同时引进上海的科技服务专家,与上海乃至长三角建立合作机制。

  克拉玛依,这片曾经因石油沸腾的土地,正因协作的力量迎来新的沸腾。沪克协作通过双向赋能,为克拉玛依注入了新质生产力,也为上海拓展了产业腹地与创新场景。援克10年,上海援克干部为当地带来了什么?又为上海带来了什么?如何把两地资源互通对接,形成东西部的大循环?相信这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双向赋能,给出了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