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身边的美好——静安篇”之四

    作者:情义飞扬     更新时间:2025/04/27 14:55:25  

  麻栗坡县位于文山州东南部,国土面积2357平方公里, “边疆、民族、山区、原战区”是麻栗坡县的四大特点。麻栗坡县东南部与越南河江省“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277公里,占全省、全州中越边境线的20.5%、63%;当地居住着8个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6%;99.9%的面积为山区,喀斯特地貌占70%以上;麻栗坡也是“老山精神”的发源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麻栗坡县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节点。

  静安区援滇干部、挂职麻栗坡县委常委、副县长董剑介绍,当地群众对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致富增收充满着期待,静安援滇工作也把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导向,全力以赴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时代答卷。

  麻栗坡县乡村振兴示范园,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园区的产业崛起提供了坚实基础,并使其成为通道经济的重要节点。园区并未局限于传统的通道经济模式,而是通过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成功实现了从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示范园园区管理部负责人齐浩介绍,园区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积极投身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收购、清洗、烘干、加工和销售。随着企业不断入驻,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25年建成后,园区转向加工越南进口的水果和中药材,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这一战略转型将推动园区从传统的“通道经济”向更具附加值的“落地经济”转变,不仅提升了本地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也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增长极。通过延链、强链、补链的系统推进,麻栗坡县乡村振兴示范园正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过去,麻栗坡县内农作物种植大户总面临着一个问题——农产品采收后储存难、保鲜难。成熟的农产品缺少适宜的保鲜环境,遇到市场价格低迷时会遭客商压价采购, 2024年,麻栗坡县通过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益于沪滇协作大力支持,在大坪镇建成投用可容纳5000余吨农产品的仓储保鲜配套设施。

  大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周玮介绍,仓储保鲜配套设施补齐麻栗坡仓储保鲜短板,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不仅解决了种植大户的难题,更是有效提高了麻栗坡县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大坪农产品仓储保鲜配套设施的建成投用只是沪滇协作帮扶麻栗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通过沪滇协作助力,在麻栗坡县建设了农产品仓储保鲜配套设施、坚果加工厂房等5个产业项目,项目实施预计惠及群众2600余名(其中脱贫户约600名),实现园区标准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一体化运行,有效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推动麻栗坡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玉乡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贵云表示,麻栗坡县作为生姜种植大县,沪滇协作帮扶资金不仅使当地生姜种植产业得到发展,姜农增收致富,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进一步为麻栗坡县群众铺就致富道路。

  麻栗坡南油村,宛如人间仙境。绿树环绕,碧水潺潺,鸟语花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之中。宽阔整洁的道路两旁,楼房错落有致,彰显出壮家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座山清水秀、产业兴旺、民风淳朴的壮族特色旅游村庄,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麻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姚维剑表示,在静安区对口帮扶资金的推动下,南油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这里土坯房林立,环境状况堪忧。然而,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浪潮中,南油村逐渐展现出新的面貌。

  下一步,南油村壮族的传统刺绣文化与技艺也会在保护与传承中发扬光大,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龚志珍是静安区闸北第八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援滇支教老师。2020年2月,她离开工作了28年的上海,到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支教,积累了西部地区支教经验。自2022年“沪文协作”组团式帮扶项目实施以来,龚志珍老师又从喀什来到云南麻栗坡县民族中学,将心血和爱心倾注给这里的学生,支持帮助麻栗坡县民族中学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帮扶”的真正内涵。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要求,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按照对口帮扶工作计划,组织选派医疗专家队,赴滇麻栗坡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援滇医疗队领队朱旭友深有感触地说,他在帮扶工作中感受到当地群众对优异的诊疗水平的迫切需求,也深感自己和同事们责任的重大。

  通过帮扶,同济医院助力麻栗坡县人民医院完成了医疗服务能力提质晋级、等级医院巩固提升、“五大中心”创建与专科化服务能力提升,极大促进了麻栗坡县医疗业务水平。麻栗坡县人民医院院长王俊表示,山海相连,沪滇情深,同济医院的专家们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留下来,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在边疆生根,为推动麻栗坡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山海隔千里,心似比邻知。静安区逐步健全协作机制,优化协作方式,以项目为支撑对麻栗坡县发展关键点对口帮扶,推进沪麻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等多方面走深走实,助力麻栗坡县全面向好发展。从“扶经济”到“扶幸福”,上海静安对麻栗坡县一次次贴心的帮扶都跨越了山海,自2400余公里,一路走来,每行一步皆是温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麻栗坡县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