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沪藏携手勇攀“胜利顶峰”

    作者: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25/06/30 14:32:41  

  5月13日,在全场齐呼的一声声“扎西德勒”中,“山海有缘情满浦江”2025年浦东新区·江孜县两地文化交流活动(北蔡专场)落下帷幕。宗山、青稞、氆氇……舞台上的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留下了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江孜小组六名成员的汗水与回忆。一段段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人故事,穿越时空,跨越山海,将两地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位于日喀则市、海拔4050米的江孜县,藏语意为“胜利顶峰”。如今,江孜县约有8万人口,以青稞种植和加工为主要产业,当地还有谐玛氆氇等民族手工业、酥油奶渣等奶制品加工、沙棘种植等特色产业。拓展传统种植业的高价值产业链条,激活传统手工业的澎湃发展动能,是上海援藏胜利登顶的必经之路。“回首这一路,收获满满,感动满满。”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江孜小组组长,日喀则市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胡发炜说,过去三年,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浦东所能”原则,两地干部以党建为引领,携手蹚出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让当地老乡相信、看见更美好的未来,带动他们用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你对江孜县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雪山、青草,还是数不尽的牛羊?“以上都不是,而是大自然的‘下马威’。”胡发炜说,高反、缺氧、干燥、流鼻血、失眠……“挑战和压力比想象中大很多,每个人都要重新‘学会走路’,重新适应生活。”

  不管有多难,必须克服!以党建为引领,江孜小组迅速提振士气,每周组织理论学习,每半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他们跑遍了全县19个乡镇,摸清底数、精准发力,逐渐形成“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两大重点、培育三大产业、建设四大项目、打造‘五个一工程’”的“12345”工作思路。“任何项目的可持续开展,核心就是紧紧依靠当地的干部群众。随着走访调研的持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改变观念是重中之重。”胡发炜说。

  江孜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民生赋能”的工作思路,注重提升产业“造血”功能,培育内生动力。在他们的推动下,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与江孜县签订党建对口协作协议,浦东24个镇与江孜19个镇逐一结对,为全县155个村打造党建会客厅和党建示范点,安排11批450余名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赴上海挂职学习、培训考察。

  视野开阔了、思想开放了,由内而生的意愿增强了,距离观念改变的日子不远了——

  江孜素有“西藏粮仓”“青稞之乡”的美誉,江热乡班觉伦布村更是江孜青稞的主产区。这里紧邻349国道,除了成片的青稞田,还坐拥著名景点帕拉庄园。如何盘活优势资源,把传统口粮变成致富粮?过去,这道难题长期困扰着当地干部。

  “在党建引领下,我们和当地干部再一次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工作思路。”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发展改革和经信商务局副局长雷猛说,通过牵线搭桥,班觉伦布村成了西藏高原首个“盒马村”,党员干部带头拿出自家田地参与土地流转,并接受规范化种植培训,逐步带动全村构建起耕、种、收、储、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85%。

  此后,江孜小组又支持西藏稞研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江孜,在当地建成全球首条标准化、规范化青稞精粉生产线,开发出椰香青稞爆珠粽、海藻糖青稞吐司、青稞蒸饺等30余个“青稞宇宙”系列产品。目前,该厂带动就业25人,产品已经通过盒马的销售渠道走向市场,青稞面包浦东首店也正式开业。

  “在此过程中,我们着力推动班觉伦布村和美乡村建设,结合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落实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沈轶说,走进今天的班觉伦布村,一栋栋精美的藏式民居与青稞、雪山交相辉映,街道干净整洁,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氆氇复兴闪耀世界

  格桑花开,格桑笑了。

  还是那片澄蓝的天空下,还是那样纯净的笑容,不同的是,格桑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传统技法的小作坊手艺人。在上海援藏的帮助下,她带着自己编制的新式氆氇勇闯海外时尚圈,成功惊艳全世界。

  蝶变始于2023年3月,江孜小组邀请“上海工匠”郭秀玲带着她创立的品牌“沙涓”,走近氆氇。

  氆氇,是藏族地区所产的手工毛织品,江孜所产的“谐玛氆氇”以绵羊脖颈下的细软羊毛为原料,是氆氇中的上品,可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陷入发展危机。“走访中,我看到氆氇很多被别人遗忘的闪光点,也发现阿佳(藏语‘姐姐’)虽然是经验丰富的匠人,但在编织工艺等方面缺乏创新性、设计感。”郭秀玲说。

  一番筹备后,江孜小组联合沙涓启动“氆氇复兴计划”,在2023年4月将首批14名氆氇手工业者送往上海集中培训。“培训持续了一个月,我们和企业都下了很大的决心。阿佳们从来没出过西藏,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上海的生活,我们还委托基层干部央吉同行。”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委、副县长沈晨卫说。

  在上海,格桑学得格外认真。在央吉的帮助下,她尽情吸收着全新的技法与理念,整日埋头苦练。回到江孜后,只要得空,格桑就会给郭秀玲打电话。虽然格桑普通话说得不太好,但只要一聊起技艺,沟通就顺畅无比,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个月,格桑通过了沙涓的考核,并在江孜小组的支持下,采用“前店后坊”专精特产销售模式开起了“阿佳格桑工坊”。同时,郭秀玲牵头在上海设立西藏氆氇研发中心,在日喀则设立上海工匠氆氇工作室,加紧研制新产品。

  氆氇“第二春”来了——

  2023年9月17日,卡若拉冰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走秀“雪域·回响”氆氇成衣新品发布,震撼世界。

  2024年1月,沙涓亮相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格桑在现场编织氆氇,成为全场最闪耀的明星。很快,展位被各国人士围得水泄不通。展会负责人特地从米兰赶来,对氆氇的编织技艺发出惊叹:“这是真正的奢侈品!”

  2024年9月8日,上海援藏再次携手沙涓在班觉伦布村组织开展以“雪域·交响”为主题的江孜氆氇系列新品发布秀,又一次让世界瞩目。

  如今,沙涓是唯一入驻全球最古老奢侈品商场“乐蓬马歇百货公司”的中国品牌,其设计生产的羊绒氆氇床毯被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相中,在美国的市场售价达2万多美元。2024年11月,江孜氆氇首店在浦东嘉里城正式开业。

  在江孜,阿佳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格桑带起了徒弟。曾经的小作坊扩容至25人,年产值接近300万元,人均增收70%,还吸纳了残疾少女次仁片多就业。她用钩针钩出的玩偶深受市场喜爱,光这一项的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5·19中国旅游日”前夕,这些玩偶还作为伴手礼送给“上海—日喀则”援藏入境旅游包机首航入境游客。

  “来沪培训时,次仁片多跟我们说,她在上海第一次看见了大海,十分感动。她和格桑一样,都特别爱笑,特别乐观。我们再苦再累,只要能看见他们的笑容,一切都是值得的。”沈晨卫说。

  春风化雨温暖人心

  “我知道有风险,但我还是强烈要求做种植牙!”边巴扎西坚定地说,36岁的他左右上颌有6颗龋齿且无法保留。种植牙手术对设备、医生经验以及术后护理有着严苛要求,尤其在高原环境下,更是难上加难。经过反复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九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长常忠福选择应战,制定了详尽的技术提升计划,成功填补了江孜口腔种植领域的空白。

  三年间,上海援藏从无到有打造高原病防治、藏医康复、创伤急救等3个特色专科,实现7大核心技术突破,填补25项技术空白,17对沪藏师徒结对,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带教,在江孜县中心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早交班必查临床路径,病例讨论必提各自想法,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看见当地医护人员在我们的帮助下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是看见他们可以独立完成四级手术。”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华说,目前,江孜县中心医院已经成为西藏首家获批四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县级医院,正向“创三乙”目标发起冲击。

  从黄浦江畔到青藏高原,春雨也浸润着江孜的孩子们。在江孜小组的推动下,江孜镇东郊幼儿园、江热乡幼儿园按上海精品示范园完成改造,成为当地家长心向往之的“梦中情园”;当地26所中小幼德育文化走廊也顺利完工,沉浸式激发莘莘学子向上向善的热情。

  为进一步提升当地教育质量,“金石榴”项目应运而生,浦东新区5所初中、建桥学院同江孜两所初中结对,其中,建桥学院学生当起了大学生导师,每周至少与江孜县闵行中学结对学生开展一次辅导活动,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共同成长。同时,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教育局副局长、江孜县闵行中学校长黎春还在闵行中学推行“四定四有”教研制度,他自己也执教一个班数学,并将其作为示范班,当地教师随时可以“推门听课”,教室后排常常挤满了人。

  “高原缺氧环境锻造出‘教育理想高于海拔’的意志品格,而农牧区孩子从羞怯到自信的蜕变,赋予教育者‘生命拔节’的终极幸福。这三年,我们持续探索教育改变命运的多元可能,也在东西部协作的大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黎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