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身边的美好——青浦篇”之六
作者:情义飞扬 更新时间:2025/07/08 15:16:25
果洛自治州,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的壮美高原。稀薄的空气、极端的气候,时刻考验着人们的身体极限,但青浦区援青干部们却把这里当成了挥洒热血的主战场。
班玛,作为青海省的“南大门”,不仅平均海拔较低,气候条件也相对优越,因而被誉为“果洛小江南”。在藏语中,“班玛”寓意着“莲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青浦区援青干部注重挖掘班玛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将那些深藏在山间、鲜为人知的美景和独特民俗文化推向外界,同时也把上海的资源、理念与深情,播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青浦区援青干部、挂职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于文礼表示,别人眼中的班玛,是“绿色班玛、红色班玛、金色班玛”,而在他的眼中,班玛的景致大有不同。
多贡麻村位于班玛县多贡麻乡,拥有独特的藏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但过去受限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单一,村民生活水平提升缓慢,乡村发展活力不足。
班玛县住建局局长唐正虎介绍说,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多贡麻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发展样板,青浦区援青干部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多贡麻乡多贡麻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夯实村庄产业经济发展基础,将多贡麻村建设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村庄。
挖掘深层潜力,通过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实施,感知历史文化,保护好民族村寨,创造优美自然、舒适的村庄生态、生活环境系统,多贡麻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多贡麻村村民措尖的普通话说得并不流利,在女儿的帮助下,他向我们描述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多贡麻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的建成,极大改善多贡麻村的整体环境,通过环境改善,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建设非遗驿站,重点打造以唐卡、黑陶、石刻等为主的传统技艺文化,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同时,以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班玛县多贡麻乡副书记李生福介绍,在援青干部牵线搭桥下,今年实施无菌酸奶生产线建设项目,通过拓宽市场,进一步带动特色农畜产品贸易、精加工等行业的发展,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分红可达24万元左右,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的渠道。
作为中国海拔最高、青海省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所在地,它以“三色班玛”而闻名。这里不仅有自然风光的壮丽,还承载着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以及果洛藏族文化的丰富传承。班玛县的黑陶,源自这片神奇土地的丰富文化底蕴。作为本土传统工艺,已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受到国家政策支持。通过与上海的援建合作,黑陶逐渐崭露头角,融合紫砂文化,从生活器具升级为集实用和收藏于一体的艺术品。
班玛县黑陶旅游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格太表示,在青浦区援青干部支持下,班玛县的黑陶文化不仅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同时将其推向更广泛的市场。通过多元化的宣传和营销策略,不仅展示黑陶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工艺。同时,项目也在培养手工艺人,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稳定,班玛县赛来塘镇寄宿制小学肩负着当地适龄学子的教育重任。但随着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教师居住条件已无法满足需求,存在住房紧张、居住环境简陋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也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人才。在上海援青资金的支持下,为切实改善教师的居住条件,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开展了赛来塘镇寄宿制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
班玛县教育局副局长更旦表示,这个项目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良好的居住条件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不仅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更是通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自青浦区对口支援果洛州班玛县以来,在两地干部群众薪火相传、不懈努力下,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合作结下了累累硕果。青浦区以实施产业支持、乡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项目,有力助推班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增强当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浦区对口支援班玛县,见证的是“上善之城”与“高原藏乡”的心心相印,对口帮扶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实现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青浦区大力援助的深情厚谊和一批批援青干部人才的智慧汗水。青浦区持续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坚持“班玛所需、青浦所能”,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基础上,再向前走一步,助力班玛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