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身边的美好——青浦篇”之五

    作者:情义飞扬     更新时间:2025/07/08 15:13:39  

  盈江县,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语称“勐腊”,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盈江县境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先后荣获“中华翡翠毛料城”“中国坚果之乡”等荣誉称号。境内32条主要通道穿越214.6公里的国境线与缅甸克钦邦相通,是中国内地连接南亚、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的黄金口岸通道。

  山高海远,阻挡不住浓厚的山海情谊。上海市青浦区和云南省盈江县,一个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性枢纽,一个是祖国的西南边陲小城,相距千里之遥的两座城市。在东西部协作背景下,结对帮扶,以资金为笔,以项目为点,以点串线,连线成面,共同绘出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青浦区援滇干部、挂职盈江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叶骋,向我们描述了援滇工作三年来,在他眼中盈江县城的变化。

  在沪滇协作助力下,盈江县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特别是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青浦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举办沪滇协作产业招商推介会,主动“牵线搭桥”合力招商,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引导和动员在沪企业实施产业转移到盈江产业园区投资兴业。

  盈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局局长王兴浩介绍,围绕园区服装轻纺主导产业发展,上海援建干部积极筹措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牵线搭桥招商引资、抓实企业服务工作,为盈江园区服装轻纺产业一体化、集群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青浦区中昊针织为龙头,通过沪滇协作牵线搭桥,制定公司总部在上海,加工基地在盈江的产业布局战略规划,打造盈江县轻纺产业园,目前有多家企业入驻。

  斯曼尔(盈江)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邬周夫深有感触,青浦区援滇干部高度重视入驻园区后企业纾困解难工作。以开展“当面见企业”活动为抓手,围绕“一线跟踪项目,强化项目督导”的目标,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全方位、全链条服务,实现高效审批,确保入园企业快速落地投产见效。

  在盈江县旧城镇有这样一个寨子,它的名字叫“五和家园”。这个搬迁点在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民族融合的因素,以民族分类,建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住房,走进“五和家园”,如同走进了一个德宏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大观园。为了要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24年,在五和家园乡村振兴产业园开办了“旧城周末街”。

  盈江县旧城镇党委书记武学助表示,“旧城周末街”联动全县16个乡镇(农场社区)制定“街长”机制,主推精品山货、优质农特产品、生态肉类、民族服饰工艺等商品,招商重点回引到小集市、小企业、个体户上来,逐步搭建起面向全县、辐射周边的招商合作平台,成功打出了“名气”,聚起了“人气”,成功破解集体资产与联农带农、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衔接不畅的问题。

  插播:2024年1月30日,在沪滇协作机制深化推进背景下,由上海市对口援建的盈江县平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业务楼正式投入使用。

  盈江县卫健局局长武学仪表示,这栋现代化的医疗综合楼通过"空间扩容、设备升级、区域协同"三重举措赋能,以沪滇协作帮扶资金解决了边疆群众的“急难愁盼”,打造了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成为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典范。

  在盈江县弄璋镇,放眼望去,稻田一片葱茏,仿佛绿色翡翠镶嵌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生机勃勃。这绿色田园与周围的民居、道路和青山共同勾勒出一幅令人陶醉的乡村山水画卷。

  沪滇协作情谊深,山海相连促振兴。青浦区精准聚焦盈江县作为产粮大县的区位优势,在弄璋镇倾心打造了“盈江县优质稻良种产业建设项目”。盈江县弄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继涛表示,该项目集优质稻良种烘烤、储存,大宗商品粮烘烤以及大米生产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加上盈江县优质稻良种繁育中心项目,盈江县育苗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一条涵盖良种繁育、加工、储存,再到专业化水稻育苗的全链条闭环式产业链在这片区域完整呈现。

  作为该项目的运营方之一,盈江县水韵鑫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宏能表示,这个项目对于当地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增收,更能大幅提升盈江县优质稻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让良种及水稻育苗辐射至盈江县乃至整个德宏州,稳固盈江县粮食外运大县的地位,切实保障了粮食与良种安全,真正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志合不以山海为远,沪滇协作始终朝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行。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沪滇两地将持续携手,精准对接“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的精神,为盈江县产业的有序布局与承接提供坚实指引。盈江也将砥砺奋进,不负这份山海深情厚谊,加速构建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新格局,续写沪滇协作在保障民生、推动发展道路上的璀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