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克两地携手并肩 协力共促转型发展

    作者: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25/09/01 09:46:44  

  今年4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代表团来上海学习考察,并开展“沪克对口支援十周年”系列工作和活动,进一步深化两地间“沪克情深、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与合作交流。

  2015年,中组部确定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克拉玛依市。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市,是世界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1955年在此勘探开发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被誉为“共和国石油长子”。

  纵观近现代城市发展历史,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通常会面临转型发展的时代课题。克拉玛依这座“戈壁油城”,按照“一主多元”发展思路,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赋予上海“人才援克、智力援克”的重要使命。上海市对口支援克拉玛依市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上海市援克前指”)负责同志介绍,在沪疆两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大力支持下,依托上海“四大功能”和“五个中心”的综合优势,结合新疆克拉玛依作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上海在专业人才、产业资本和先进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对接新疆广阔的市场需求、丰富的自然资源、综合的应用场景,实现“双向赋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今年是上海对口支援克拉玛依十周年。近年来,上海市援克前指坚持“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原则,制定出台并实施了包括产业、科技、医疗、教育、文旅交通等方面的《上海市对口支援克拉玛依市前方指挥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面参与、积极助力克拉玛依的高质量发展。

  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近年来,克拉玛依紧扣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两个转型”,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这一定位,上海市援克前指构建起“1+3+6”产业科技援克新格局,即重点围绕石油石化1个主业,聚焦氢能及新能源、数字经济及算力、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测试3大产业集群,开拓新能源、新制造、新材料、新数字、新贸易、新农业6大领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立足石油石化主产业,上海市援克前指编制实施《新疆油服产业基地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当地油服产业链全链条发展;全力参与举办第六届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采购项目共52个、总金额约128.7亿元。

  同时,上海市援克前指持续提升当地产业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今年3月,笔者在克拉玛依市发改委办公室外看到的几副春联颇有意思——节能和能源管理科写的是“节能降耗促发展,绿电环保兴算力”,产业发展科写的则是“氢能助力万邦和,数字赋能千业兴”,这些正是上海产业援克的重点工作。

  基于绿电、能耗、气候等优势,克拉玛依绿色算力发展日新月异。4月14日,克拉玛依(上海)智能算力产业推介会在沪举行,进一步推动沪克两地“算力结对”合作。10年来,上海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对口帮扶,特别是把算力产业作为援助重点,给予极大帮助,助力克拉玛依融入“东数西算”战略大局,由“戈壁油城”向“算力新城”迈进。

  此前,上海市援克前指就曾推动全国单体最大的影视动漫渲染基地和新一代水冷数据中心落地克拉玛依,该基地曾参与《流浪地球》等3000余部影视作品的渲染工作;去年11月,在上海市援克前指推动下,上海市经信委与克拉玛依市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助力克拉玛依成为全疆唯一智能算力破万P的城市。目前,克拉玛依算力已纳入上海算力平台,借助西部首条直达北上广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从克拉玛依到上海的数据传输只需60毫秒,而人眨一次眼通常需要100—400毫秒。

  2023年,上海市援克前指牵头编制的全疆首个氢能三年行动计划,正不断从蓝图走向现实。今年6月,白碱滩油气氢综合能源站改扩建完成,这是中石油落地新疆的首个加氢站;8月,氢能公交进行试运行,即将投入正式运营。此外,上海市援克前指牵头推动“新疆油田40万千瓦光伏制氢项目”纳入自治区首批氢能产业项目清单。当地的目标明确:打造新疆氢能产业示范区和“中国西部氢都”。

  打造北疆区域科创中心是上海科技援克的重点工作。目前,克拉玛依已与上海科委构建实施区域科技合作模式,累计获批上海市科技项目16项,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上海援克干部、克拉玛依市科技局副局长成晓建介绍,去年10月,借鉴上海经验,协助当地建成北疆技术交易中心,并推动北疆9个地州市和10个兵团师市共同成立北疆科技成果转化联盟。

  发挥援受双方两个积极性

  7月7日至9日,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抓好对口援疆任务落实,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发挥援受双方两个积极性,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10年来,上海市援克前指坚持“双向赋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探索“上海研发+油城基地”“上海市场+油城资源”“上海数据+油城算力”“上海产业+油城场景”等产业援克新模式。

  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测试便将上海产业与油城场景有机结合。克拉玛依拥有适合汽车极限测试的气候、自然条件及应用场景,在此引入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经验,将大有可为。一方面,上海市援克前指牵头成立“智能网联车产业”工作专班,发布全疆首份智能网联车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开放全疆首条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和首批道路测试牌照;另一方面,引入上海国际汽车城等专业力量,打造“上海国际汽车城智能网联测试基地克拉玛依分基地”和中汽中心西北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由此,克拉玛依逐步吸引上汽智己、吉利等车企到此进行高温、高寒、扬尘、冰面、扬雪等汽车测试实验,更好满足车企出口中亚的测试需求。

  疆电入沪,同样是沪克两地“合作共赢”的典型案例。上海援克干部、克拉玛依市政府副秘书长屠伟峰介绍,2024年送沪疆电实际执行18亿度以上,约占华东地区落地协议疆电65%,创历史之最,其中绿电比例超95%。今年以来,在促成沪疆两地2025—2027年三年协议电量超100亿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送沪疆电规模。截至今年7月底,已完成送沪疆电交易量达21.1亿度,100%为风光绿电,全年送电量有望达到25亿度,再创历史新高,更好满足上海外向型企业的绿电需求。

  近年来,上海市援克前指积极服务支持沪疆两地国资国企合作发展。其间,协调搭建沪疆对接平台、沪内协同平台、沪克合作平台等“三大平台”,建立沪疆两地全面合作“直通车”。助力当地与上海电气、申能集团、华谊集团、上海仪电等10余家国企,对接绿色能源、智能算力、文化润疆等项目20多项;发挥上海金融中心优势,会同国泰海通服务当地企业,支持当地智算中心建设融资需求;助力克拉玛依与上海数据集团在数字政府、数字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为当地引入全国发展资源

  “为何而来?来而何为?去而何留?”上海援克干部人才时常自问。实际工作中,上海援克干部人才并非将视野局限在一城一域,而是着眼全国大局,全面发挥创新思维与优势,全力协调引入发展资源,与当地干部一道助推克拉玛依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上海市援克前指协调推动下,全国多个城市可直飞克拉玛依。2023年开通上海经停西安至克拉玛依的航班,将航程由11个多小时压缩至8小时。克拉玛依机场改扩建预计今年10月完工,将适时开行上海直飞克拉玛依航班,将航程缩短至不足5小时,未来还将助力克拉玛依打造“空中丝绸之路”的枢纽港。

  为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上海市援克前指建立起“援疆干部全员招商”模式。2017年,克拉玛依成立招商引资指挥部,由援克总指挥兼任招商引资总指挥,援克干部全部化身“招商员”。当地招商引资,为何交给上海干部?一位当地干部说,东部地区干部不仅有后方资源,更有新理念,视野开阔,并且效率高。以上海市援克前指牵头的2023克拉玛依(上海)招商引资推介会为例,会上签约项目46个,签约金额633亿元,创克拉玛依在外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额新高。

  上海援克干部人才正参与助力克拉玛依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比如,援克干部正争取打造国家绿色航空煤油生产基地,目前上海及东部地区相关绿色航空煤油项目正在积极进行可研论证、稳步推进;再比如,去年成立的北疆技术交易中心,未来将建成“立足北疆、面向全疆、链接内地、辐射中亚”的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和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在克拉玛依走访期间,一位援克干部表示:“沪克两地虽然跨越4000多公里,但搭建了近50个专项工作群,服务具体的产业、科技、医疗、教育、文旅等项目,两地实现实时对接,合力推进相关工作。”正是在上海援克干部与当地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克拉玛依连续三年在自治区外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居全疆第一,为沪克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