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开远市:抢占花卉产业上游高地,乡村振兴走出新“花路”

    作者:上观新闻     更新时间:2022/12/24 13:46:10  

1910年,一声火车的汽笛声唤醒滇东南大地,呼啸而来的米轨小火车将一个名为阿迷州的小镇搬上历史舞台。1931年,阿迷州更名为开远,隶属云南省红河州。作为滇越铁路云南段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开远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云南通往东南亚的咽喉要道。火车带来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成为开远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由此开远也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起于“米轨路”,兴于“鲜花路”,如今的开远市再次迎来腾飞突破的发展机遇点。2019年,开远市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产业园和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2020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七彩云菊”商标注册成功。2022年,沪滇协作首次尝试在开远市实施羊街乡沪滇花卉种业创新园共建项目……作为首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开远市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致力打造“云花与世界对接的窗口、世界花卉的育种天堂”。以沪滇共建项目为契机,上海助力推动开远花卉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独具开远特色的“致富花路”。

“科技赋能”争上游

在昆明的斗南花市中,开远的鲜花常常被一抢而空,供不应求。夏长无冬,秋春相连,全年无霜期有341天,得天独厚的自然种植条件为开远鲜花的生长提供了优渥的先天优势。为了进一步挖掘开远鲜花的潜力,改变农户“单兵作战”的状态,提升花卉产业价值,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6年12月正式开工。园区以高端花卉为重点发展方向,集种源研发、种苗繁育、高品质花卉种植、冷链物流、互联网销售、创业孵化等环节为一体打造产业集群。2020年12月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首个以花卉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万事开头难,园区的初期阶段亦是如此。“刚开始我们园区是以鲜切花种植为产业方向,但是很快就遇到了发展瓶颈。”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扑云介绍,虽然说“中国花卉看云南”,但云南省绝大部分中高端花卉种苗、种子都依赖国外进口,“云花”在国际市场上无法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存在长期发展风险。“我们每售卖一支外国的种苗,就要交一份专利费,大大制约了花卉产业发展。”

发展中高端花卉,必须解决种源卡脖子难题。上海与当地政府积极对接,开展产业调研,迅速抓准关键症结,以科技力量赋能鲜花经济。2016年,通过援滇干部牵线搭桥,深耕花卉产业多年的上海虹华园艺有限公司来到开远,投资建设了开远天华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园区以天华生物为主要依托企业,开始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云花”种子。

“以菊花为例,国外进口的种苗、种子常常存在难以察觉的病虫害,如果没有尽早发现、及时隔离,将对一整片区域内的菊花造成毁灭式打击。”天华生物公司项目负责人刘敏荣介绍,过去的国内市场几乎被外国菊花品种垄断,如今天华生物引进、收集当下流行菊花品种2800余个,保留品种3600余个,已建成亚洲最大的菊花资源库。同时成功研发培育菊花新品种60多个,获得国家农业部授权菊花新品种46个,拥有发明专利18个、实用新型专利54个。产品远销日韩、欧美,年种苗生产出口量近3亿枝,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菊花鲜切花和种苗出口企业。

要从产业中下游跨越到上游站稳脚跟就如逆水行舟,产学研攻关是逆行的动力来源。在天华生物的种植基地内,“七彩云菊”菊苗科研中心是一个特别的存在,“陈发棣专家工作站”正在其中。为了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一个个实验棚在园区内生根发芽。实验棚内,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田忠静正在进行花期观测,“我这个学期的课题是研究用辐射的方式是否能创造出一个菊花新品种”。除此之外,园区还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等8家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校联合建设花卉研究基地和专家工作站,与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传统花卉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科技力量。

种业之争的本质是科技之争,向上游转型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目前,园区入驻国内外知名花卉企业25家,具有自主研发繁育能力企业8家,拥有“保尔佳荟”“花努力”“虹之华”等一批世界知名、全国畅销的高品质花卉品牌。2022年上半年实现总产值20.2亿元。

“花样经济”富乡土

科技赋能传统花卉产业,让开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一席之地。在开远市羊街乡,五彩斑斓的“花样经济”也为老百姓的生活添上了幸福的色彩。

黑泥地社区位于产业园的核心区,因肥沃的黑泥而得名。从前这片“黑泥地”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如今通过当地党员干部带头规模化流转土地近3500亩建设产业园,让农村闲置资源变成助推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活资产”,形成“租金+薪金+股金”利益联结机制。

“我每天都来园区上班,负责采花工作,这个月拿到了6000元工资!”李粉兰已经在园区工作了4年,她是天华生物公司的采收女工,平均每月收入稳定在3000至4000元。在菊花种源资源库的大棚内,村民正跟着专业人员学习辨别叶片颜色进行质检工作,以带薪学习模式提升农户种植技能……

从“下地干活”变为“进园上班”,园区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绑定发展模式,以科技助农“三部曲”实现带农增收。首先是指导当地农户带薪学习,招聘没有花卉种植经验的农户到基地工作,学习花卉种植的育苗、植保、采收、采后处理等全过程。其次是支持当地种植能手孵化,由基地提供种苗、农资等所有投入品,并提供技术辅导和创业辅导。随后是鼓励种植能手有组织创业,由企业统筹种植面积、品种规划,提供种苗、技术支撑,负责采后指导、产品协助销售,使农户增收致富平稳创业,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花卉产业。

“过去,我家一直是种蔬菜为主,但是菜价波动太大了,听说种花的收入更稳定,就想试一试。”羊街乡红土村鱼塘小组的张海备第一年试种菊花就尝到了甜头,正在逐步扩大种植面积。“菊花种苗都是天华生物公司提供的,他们还派了技术人员来指导我们怎么种、怎么管、怎么卖,很多村民都开始种菊花了。”

在花卉种植过程中,园区提供全程技术跟踪指导、质保服务。采收时由园区统一按照市场价格协助销售。截至2022年6月,园区吸纳农民就业12340人,其中脱贫人口1147人,带动返乡下乡创业人员45人,辐射带动园区周边花卉专业种植农户18837户。2021年,园区范围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50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2元多4138元。

在羊街乡昆河高速收费口旁,开远知花小镇拔地而起,成为开远市推动现代高效精致农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经济小镇、带动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载体。先后承办了第十二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分会场、国际花卉新优品种发布推介会等极具影响力的活动,接待游客达91.6万余人。人气越来越旺,名气越打越响,络绎不绝的游客为当地乡村旅游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增长。

“两地搭台”强支撑

走“花路”,迎腾飞,一路发展离不开沪滇协作提供的可靠支持。技术是园区安身立命之本,持续长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开远花卉的竞争优势所在。以天华生物公司为例,上海企业在开远精耕细作多年,浦江水滋养着千亿云花产业,为两地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动开远花卉产业高品质、高标准、跨越式发展,沪滇相关部门围绕“开远市打造云花与世界花卉对话的窗口、花卉的育种天堂”主题开展了多次调研和座谈。2022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羊街乡沪滇花卉种业创新园共建项目启动,由羊街乡政府全力推进落地建设,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实施单位。项目建成后,所有资产和收益都归红土村集体所有,用于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

项目采用“集体+企业+农户”的方式进行合作运营,以天华公司为合作单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头部研发能力与产业引领作用。据介绍,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完成新品种研发5至10个,完成专利技术研发2至5项,通过开展新品种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广,预计每年可带动周边农户近2000户栽培鲜切花,户均增收5万余元;每年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近400人(包括脱贫户15户),通过工资收入带动农民户均增收4万余元。

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园区提供服务、企业发挥作用、双绑联农带农”的方式,开远花卉坚持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实现研发专业化、品种多样化、带农链条化、设施高端化、生产数字化,成为千亿云花产业中的科技生力军。

鲜切花产业发展的每一小步,都是“云花”走向世界、开创未来的一大步,亟需一批有良好产业基础的典型代表去探索新路子、打开新局面,开远市羊街乡的新“花路”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