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乡村振兴示范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开工
作者:沪滇协作 更新时间:2023/04/17 16:37:23
4月10日,师宗县乡村振兴示范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彩云镇举行。
师宗县委副书记、县长曲道凯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开工。县委副书记周航在开工仪式上致辞时指出,师宗县乡村振兴示范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的正式启动,不仅是推动师宗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件大事,也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提高全县先进农业科技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突出作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此次开工为契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配合,推动项目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
副县长王福建主持开工仪式。中昊智达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项目相关情况,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作了表态。县委常委、副县长闪勇,县政府办、县直部门相关负责人,彩云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项目各参建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开工仪式。
师宗县乡村振兴示范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以“沪滇冷库”、“沪滇育苗基地”为基础,占地面积240亩,大田种植2600亩,高端设施农业面积22万平方米。项目包含智慧农业生产、工厂化繁育、高科技示范展示及观光采摘、自动分拣包装、职业农民培训等六大功能区,具有综合技术领先、单体面积大、建设成本低、产出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等五大特点。
一是综合技术领先。园区是中昊智达引进消化吸收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农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不仅将智慧农业技术运用在玻璃温室上,而且广泛用于日光温室、联栋温室、冷链工厂和园区管理等方面。项目综合运用了现代农业十大科技技术。即智能化温室建造技术、全天候气候控制系统、智能化水肥控制技术、自动化种植系统、自动化物流系统、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食品溯源系统、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贸易系统、标准化无土栽培技术体系等,综合技术世界一流,实现“互联网+农业+金融”的组合。
二是单体面积大。项目主要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40亩,规划总面积22万平方米,包括种植型智能化玻璃温室,保障系统(控制中心、锅炉房、处理车间、分拣包装加工物流)。
三是建设成本低。项目综合国产化率达到98%以上,智能温室建设成本比引进的荷兰玻璃温室建设成本降低了40%以上,并实现20多项技术升级,采用自主研发二氧化碳供给系统,综合耗能降低了20%,产量指标、生产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产出效益高。全部采用智慧农业技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已有园区生产能力最强、产出效益最高的园区。智能化玻璃温室种植的番茄、黄瓜等蔬菜产量每平方米约60公斤,是普通蔬菜大棚的3至5倍,园区年产蔬菜达到 17万吨,种苗1亿株,产值超过 9000万元。
五是辐射带动能力强。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引领科技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是该项目建设的宗旨。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蔬菜产业提供种苗生产、技术服务、金融扶持、信息化管理服务、食品溯源、蔬菜销售等全方位的标准化服务,带动周边农民就业1200余人,增加收入近3000万,全方位解决目前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所面临技术、资金、市场的难题。以该核心园区为依托,采用中昊的1+X产业发展模式,与各种投资农业实体合作发展5万亩以上标准化高水平的精品蔬菜园区,采用高科技无土栽培技术,以此实现师宗县及周边地区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该项目致力打造成云南省现代智慧农业产业的巨舰航母,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师宗县及周边地区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型就业,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