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普洱绿”融化的沪商们

    作者:普洱发布     更新时间:2024/02/18 17:57:24  

  在普洱,外乡人的身影无处不在,普洱用自己包容的胸怀温暖着来自异乡的他们,让他们成为这片土地的一份子。而他们,怀着对故乡的缱绻,把对未来的无限希冀变成扎根的新芽,与普洱人一道倾心耕种着普洱的广袤与繁荣。他们既是奋斗者、耕耘者,更是普洱发展的亲历者、建设者,以不同的方式成为参与普洱发展不可或缺、生生不息的力量……今天,让我们走进被“普洱绿”融化的沪商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地处滇西南边陲的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多样的地方,近几年来,在“沪滇”协作的助推下,不断有上海的企业家带着资金和技术,到宁洱来建工厂、出产品,搭建产业链。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为宁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而宁洱的绿色生态资源环境也承载了沪商们不远千里与“绿”相融的生活愿望。

  俞洁:科学研发开启濒危药材大作为

  “作为上海人,我特别喜欢普洱。这里气候好、空气好、环境好、人也好,当地的干部在各方面都挺关心我们。我们在普洱从事中药材产业发展,包括育苗、种植、加工等。大家互相团结,共同去做自己喜欢又能受益的事情,也能为当地发展做一点贡献。”来自上海的投资商俞洁说。

  2024年1月末,走进普洱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材基地,俞洁看到本地工人粗暴地在为刚种下的药田浇水时,有点着急。他纠正了工人的浇水方式,并告诉管理人员要注意对工人们的指导和培训。

  2023年冬天,俞洁的中药材基地种植的冰球子终于迎来了丰收。“2022年,这个药材价格是每公斤900元以上,2023年价格直涨,每公斤可以卖2600元,且远远不够供应。”俞洁介绍道。

  10多年前,俞洁与团队到宁洱投资种植中药材。冰球子、毛慈菇有着清热解毒、祛瘀散结的功效,常用于肿瘤辅助治疗,因自然分布范围小,繁殖能力低,处于濒危状态。10多年来,俞洁及团队对石斛、粉防己等药材反复进行药理研究,又结合宁洱的土壤、气候、光照等特点进行无数次试验,在此期间注入数千万元的资金用于药材的提取、纯化等技术开发,以获取经验后逐步运用到其他药材种植。通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攻克了稀有中药材种植难关。冰球子、毛慈菇就是通过长期实验试种成功的稀有种类,他和他的团队还深度参与了2022年《国家药典》毛慈菇标准修订工作。

  在宁洱,气候湿润、光照充足,重楼、石斛、白及、黄精等名贵药材散布林间,也有少部分农户自行种植。但受开发理念和种植技术限制,药材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为促进中药材事业能够健康有序长足发展,在上海金山区和普洱两地协作机制帮助下,俞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在宁洱县宁洱镇曼连村、温泉村等地开发种植中药材700亩。2023年采收药材和种苗销售2000多万元,利润200多万元。合作种植的农户也从基地管理中实现就业或租赁土地增加收入。

  生产加工正有序推进,市场前景渐趋美好,俞洁在宁洱的中药材事业稳步推进,长期在普洱生活的他也早已把日常与绿色“相融”,把普洱当成了第二个家。

  魏小东:驯化技术带动滇橄榄广阔市场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检测,用数据说话,滇橄榄的品质优于很多地方。普洱的野生滇橄榄品质尤其好,水分更足,所含的黄酮、氮磷更足更丰富。同时,普洱的地理位置也特别好,辐射版纳、临沧,离昆明高铁也就2个多小时。此外,我们的滇橄榄好驯化,无需很多管理,不需要打农药,也不需要专人护理。滇橄榄还可以套种,普洱那么多的咖啡地、茶地里都可以套种。”云野(云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小东说。

  岁末年初,正值滇橄榄加工生产的旺季,走进位于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里的云野(云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魏小东一边历数滇橄榄的好处,不太会吃酸的他还一边拿起一颗吃了起来。

  2022年7月,魏小东带着技术团队来到宁洱县,创办了云野(云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山区群众收购野生滇橄榄加工生产。在加工过程中,对原有成分进行保留榨出原汁,通过无菌车间速冻后输送给其他厂商研发出其他商品,或者以生物提取技术用于果饮生产配方,或者用到餐饮行业。目前在全国及东南亚国家市场畅销的饮品“橄清”用的就是云野公司的橄榄原汁。

  截至2024年1月,云野公司产值已突破3000万元。随着产品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企业开发产品的专利技术和绿色健康理念逐渐吸引各地企业前来宁洱观摩交流,来自其他州市的野生滇橄榄也源源不断输送过来加工生产。同时,为了使这一颗小野果发挥更大的价值,给山区农户带来更多收益,云野公司和宁洱镇民政村联合开展野生滇橄榄驯化种植。

  “我们种植的橄榄不但有极高的成活率,个头也比野生的大两三倍,挂果率也远远超过野外生长的橄榄树。野生滇橄榄收购价每公斤大约2元,驯化种植的滇橄榄每公斤可以达到3.5元。”宁洱镇民政村委会办事员张绪宏说,“按每亩种植40棵计算,保守估算,丰产期每棵滇橄榄树均挂果100公斤以上,以每公斤3元的收购价计算,亩产最低能达12000元。产量高、价值高、效益更明显,我们老百姓很喜欢。”目前,宁洱县已有部分乡镇逐渐推广种植滇橄榄,2023年种植1600亩,2024年将推广种植3000亩。

  随着公司生产的橄榄原液被“橄清”“东鹏”等知名饮品精深加工运用,“盒马生鲜”“山野泡泡”等商超和一些知名餐饮连锁店也前来洽谈合作。他们认为,绿色安全是饮品的首要条件,产自宁洱的橄榄原汁正符合这样的理念追求。未来,魏小东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运用提取技术把普洱的绿色果实开发成更多的产品,从一产到三产,赋予更多的经济价值。

  叶建红:现代化工艺“保鲜”山区土猪肉进入大商圈

  “ 我们是第一家在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的产业园买地建厂的企业。普洱是真的好,不仅气候好,吃的东西也多,特别是黑毛猪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越吃越香。我都在想要不要退休后来普洱定居。”在云南普洱丰用食品有限公司,来自上海的管理者叶建红一边忙于监督生猪深加工各个环节,一边对记者说。

  供应商收购当地农户散养的黑毛猪,进入丰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检疫、宰杀后的新鲜猪肉要经过零下35度的急冻室冷冻一个小时,又到排酸间里面排酸,完成急冻、排酸的冷鲜猪肉会马上装上冷链车,配备两名司机,马不停蹄发往上海市场。这样生产出来的新鲜猪肉,既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又能减少营养损失,即便是长途运输,也能保证上海客户及时食用到在宁洱宰杀的生态健康新鲜的猪肉。

  2019年,丰用食品有限公司在宁洱落地建厂,隶属上海强丰投资集团。每天屠宰近200头生猪进行深加工,近年来年屠宰量可达生猪30万头,猪肉深加工近800吨。通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屠宰设备及生产工艺,目前拥有生猪屠宰、酱卤熟食、腊味生食三大生产线和多款产品,并自创品牌“丰裕轩”,销售渠道除了上海还覆盖其他多个城市。

  叶建红说,企业扎根宁洱,今后想通过与广大农户合作,把肉质细腻口感香甜的宁洱黑毛猪肉销往上海和更多的城市商圈。目前,公司已租用土地153亩,准备建一个养殖场,从养殖到屠宰到运输销售形成一个闭环,以产业链的运作方式使企业越做越大。未来,企业将计划在宁洱设立数字化养猪基地和预制菜加工基地,扩大产业规模,全力打通产业链条,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