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协作不断深化探索 首批山桐子“太空种子”育苗成功

    作者:沪滇协作     更新时间:2024/08/26 17:33:37  

  2023年,我国首批山桐子种子成功搭乘神舟十六号飞船进入太空,开展太空育种工作。今年4月,山桐子太空育种基地落户上海宝山与云南曲靖共建农业产业园——宣威复兴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最近,首批太空山桐子种子育苗成功,该新闻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

  引进太空山桐子种子资源 打造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山桐子又名山梧桐、油葡萄等,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被称为“树上油库”,具有适应性强、速生高产、出油率高的特点,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前景,属油材两用树种,已列入国家战略储备林目录。与普通山桐子相比,经过太空育种出来的山桐种子具有出苗率高、生长好、抗病性强、出油率高等特性。另外,其开黄花、结红果,成熟后在树上可挂果5个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还可成为一些城市和景区的景观树种。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世友教授10年前就开始针对山桐子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在种子资源收集、良种选育和快繁体系构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并在国内率先开展山桐子太空育种研究。经过多方努力,去年成功将山桐子种子搭乘神舟十六号飞船进入太空进行辐射诱变,开展山桐子太空育种工作。

  2024年,通过沪滇协作平台,宣威复兴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与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系,邀请科研人员实地考察,经双方友好协商,最终确定宣威复兴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中国第一个山桐子太空育种基地”。2024年4月24日,“中国第一个山桐子太空育种基地”授牌仪式在复兴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举行,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世友介绍山桐子相关情况,并移交山桐子太空种子。

  吕世友教授介绍,山桐子太空育种项目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对山桐子种子进行诱变,然后再通过建设山桐子太空育种基地,从中筛选出山桐子优良品种,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开展校企合作研究,为云南山桐子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云南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杨之帆教授为复兴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颁发授权证书,并为“中国第一个山桐子太空育种基地”揭牌,至此,中国第一个山桐子太空育种基地落户宣威霖森农业,这标志着复兴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科技发展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科研人员曾美玲说,从神舟十六号带下来的山桐子种子,首先会进行消毒处理,把它放到出芽的培养基里面,然后在温度、湿度、光照合适的培养室里对它进行打破休眠。为期十天左右出芽,再把出芽苗放入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快速增殖的处理。

  山桐子种子经过十天成功发芽出苗后,就会从实验室移进智慧农业大棚,待种苗长到符合移栽大小后,科研人员会把种苗移栽到地里,生长成熟后用来繁育更多山桐子种苗。

  科研人员王芳介绍:山桐子苗在地里面生长三、四年左右,它的一些雌株就开始挂果,我们选含油量高,抗旱、抗寒、抗性强的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无性繁殖,繁育出的种苗就可以推广给广大农户。

  持续加强沪滇帮扶协作 助力园区后续“造血”功能

  自2021年以来,宣威市借助沪滇协作机制,按照“党建引领、政企共建、共赢共富”的思路,探索推行“易扶+园区+企业+就业”的模式,在复兴街道建设了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是上海市宝山区持续帮扶宣威拓展产业发展的沪滇协作项目之一。几年来,基本完成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配套苗木组培中心基地项目,包括无菌脱毒系统、恒温系统、苗木组培实验工作台等;还有20000平方米苗木培育基地和1000平方米幼苗雾化培育大棚。正是有了现代化科技含量高的苗木组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太空山桐子育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科研人员成功将山桐子“太空种子”培育成一棵棵绿油油的小树苗。

  下一步,在沪滇协作政策指引下,复兴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将继续围绕建设“东西部协作产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点”目标定位,以帮扶投入科技化、数字化设施农业高效化为主导,以消费帮扶产业园果蔬进入上海高端市场销售为支撑,融入教育培训、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促进产业发展、就业增量、收入增加,实现沪滇协作项目、企业、集体、农户(脱贫户)多方共赢。